2024-02-26・Array

2024-02-26・Array
社評/520就職稿 賴清德該認真思考

 金門海域漁船風波延燒之際,大陸召開一年一度對台工作會議。這場會議值得重視,除為選後對台工作定調以外,更在會議公報措辭的嚴肅與強硬,包括將「反對台獨」改為「打擊台獨」、不提「兩岸一家親」、改稱「兩岸必將統一」等。選後新國會、新民意,卻看不到民進黨抗中路線緩和的跡象,北京強化對台施壓在意料之中。

大陸對台採擠壓策略

 今年大陸對台會議公報有三個訊號。第一,提「鞏固擴大國際社會堅持一中格局」,潛台詞是繼續挖角友邦,及促成各國政府聲明「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第二,重申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心靈契合,說明大陸還是會延續和統,並未拋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立場;第三,首次提及「提升對台工作合力」,意指強化各對台部門的工作協調,防止政出多門,反過來也示警,未來台辦系統話語權可能減弱,意義不言而喻。

 長期看大陸對台政策,有其固定邏輯和模式,總體而言,以「和平統一、和平發展、反對台獨」為主調,具體策略是「一手硬一手軟」,或者說「施壓與拉攏並存」。隨著民進黨即將連續12年執政,選後雖朝小野大,6成民意不認同民進黨,但從此次對台工作會議相關文件,並結合金門漁船風波中的兩岸角力,可以看到北京對台具體策略的新調整,在「和平統一」大架構不變前提下的擠壓策略。

 所謂擠壓策略,就是短兵相接、我進你退、你退我進,只要台灣製造任何讓對岸「打擊台獨」師出有名的機會,北京就採取非戰爭的強制性手段迫使台灣後退,步步擠壓民進黨政府的空間。無論是裴洛西來台後共軍接近我領海、領空、常態化逾越海峽中線,還是此次金門事件後,大陸海警進入金馬禁限制水域、海警登台船臨檢,今後大陸壓迫式對台動作,恐愈加頻繁。

 大陸對台擠壓式作為,從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從未中斷,過去大陸擠壓標的在「主權」,例如早期針對中華民國政府的中國代表權、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與友邦的外交關係以及獨派相關活動等,2005年《反分裂法》屬於政治宣示性法律,如今大陸對台擠壓更傾向「治權」層面。執行對台「擠壓式策略」非台辦系統所能獨力為之,這是對台工作會議強調「合力」的原因之一。

 從「默認治權」到「壓縮治權」,既是大陸對台策略的調整,也是民進黨兩岸路線的必然結果。國民黨時代,兩岸能夠從「互不否認治權」進展到「互相默認治權」,絕不僅僅是馬英九口中「互不承認主權」之效,而是兩岸都認同一個中國,台灣否定台獨、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兩岸「共同認同(中國)主權」,因而有公權力對等協商的合作成果。民進黨的主權立場與大陸南轅北轍,兩岸「治權」默契不復存在,再加上蔡英文8年後賴清德又4年,大陸不會再客氣下去。

兩岸治權默契已消失

 民進黨政府想要治權不流失、不受限,唯一辦法是從主權層面務實提出符合憲法、能穩定兩岸情勢的新主張,求助美國非但無濟於事,反而提油救火。更何況,現階段美中之間的政治默契和高層訊息溝通程度,已超過兩岸之間,華府與北京若真的拿台灣做交易,中華民國政府將完全是局外人或「被告知方」,1970年代美國與中國大陸祕密交往,導致台灣退出聯合國與台美斷交的歷史教訓,不能遺忘。

 大陸在採取對台擠壓式策略的同時,仍保留與台灣溝通、解決問題的管道,民進黨應善加利用。此次金門事件,陸方連續派員進入金門,包括海協會、地方台辦及基層官員,均以紅十字會代表或家屬團顧問名義與我方協商,可以看出北京身段靈活,不流於政治喊話的務實立場。

 我方也願意務實以對,由海巡署長、副署長的部會首長層級,與對岸處級官員對談,而不堅持「對等原則」,若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就被民進黨罵到臭頭。這一方面彰顯了民進黨務實的文化,假以時日,或許可以成為民共關係發展的正面因素,但同時也證明,民進黨凸顯台灣主權未見成效,卻在治權上被大陸擠壓。

 看到這一幕,賴清德更該認真思考如何寫520就職演講稿。(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