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5・Array

2024-04-15・Array
美亞太助卿訪華 中美競鬥、溝通並存

 美日菲峰會甫落幕,被視為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廣泛開展外交活動以對抗中國之際,負責亞太事務的美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14日抵達中國,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行程。大陸學者指,美日菲峰會做出多項反中決定的同時,美政府高官繼續頻頻訪中,證明中美兩國競鬥、溝通並存的格局不變。

 美國務院網站當地時間13日發布公告稱,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Sarah Beran)將與康達同行,14日至16日訪問中國,「作為保持開放溝通管道和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的一部分持續努力,兩人將與中方官員會面」。去年6月,康達和貝莎蘭也曾訪中並與中方舉行會談。

 《紐約時報》報導康達訪中行程時指出,上一位訪中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是財政部長葉倫,並稱「葉倫訪華參與了為期4天的高層經濟會談,但幾乎沒有取得任何成果」。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在華府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舉行三邊會談,更被視為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廣泛開展外交活動以對抗中國。

 而拜登當地時間10日在白宮與到訪的岸田文雄舉行了約2個小時的會晤,會後發表聯合聲明稱,美日戰略合作迎來「新時代」,敲定了大約70項防務合作協定,並列出了從共同開發飛彈到載人登月等一系列合作項目。路透認為,美日構建新的夥伴關係不僅緊盯中國,且加強了對中俄關係的針對性。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向本報指出,多年的歷史證明,中美兩國政府之間溝通的增頻,和溝通管道的增多,可以與中美競鬥的持續並存,甚而加劇。在美日和美日菲峰會做出多項反中決定,連同最近幾番嚴厲威脅中國不得大力援助俄國軍工基礎的同時,美政府高官繼續頻頻訪中,充分證明此話並非虛言。

 「唯一明顯的變化,大概就是中美軍事溝通管道的恢復」,時殷弘認為,這有助於防止兩國因台灣議題和其他問題發生軍事衝突,特別是在中美元首於2日通話以來,據美方高層所述,兩軍機艦的不安全互動大為減少,但這並未改變中美競鬥、溝通並存的格局。(旺報/朱紹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