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2日在美出席創新企業大會,談到了人工智慧(AI)的未來以及相關主題。他說,現在我們正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門檻上,為了生產這些我們稱為「Token(標記)」的基本詞元單位,傳統資料中心的形態必須徹底改變,對於那些擁有過剩能源,尤其是再生能源的國家來說,他們將占據巨大的優勢。
黃仁勳受邀與創投公司Mayfield合夥人查德哈(Navin Chaddha)進行了對話,黃仁勳說,在過去的十年裡,透過加速運算,我們幾乎將深度學習的成本降低了近一百萬倍。這種巨大的降幅,讓人們意識到,利用電腦在大規模數據中尋找模式和關係已成為可能。從我們的數位體驗中汲取智慧,這自然催生了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崛起。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動力引擎和機械製造的興起。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電子和交流電的大規模生產,這在當時對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而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之中,它生產了一些在他這輩子的時間內出現,但許多人仍然難以理解的東西。
事實上,矽谷的許多公司都沒有看到這些無形資產的真正價值。一開始,大多數人無法理解沒有重量、沒有品質、不裝在盒子裡的東西竟然會具有如此巨大的價值,這指的就是「軟體」。在電腦產業的初期,有價值的是電腦硬體、系統,而不是軟體,所以上一次的工業革命讓我們發現了軟體的生產價值,並創造了大量的軟體工程師職位以及一整套軟體開發的方法論、工具和生態系統。
現在我們正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門檻上,現在正在生產的東西對大多數人來說,目前仍是難以捉摸的。人工智慧與加速運算已不再是局限於資料中心的獨立存在,而是演化為超大規模運算中來共享資源與服務的整合。未來,一個人工智慧工廠將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充分利用整個資料中心作為其運算資源的基石。這種變革意味著需要採取一種全新的運算方式。
這場新的工業革命將如何生產這些Token?應該在哪裡生產呢?對於那些擁有過剩能源,尤其是再生能源的國家來說,他們將占據巨大的優勢。這意味著,智慧的生產地可以遠離其應用地。(旺報/鄭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