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板橋設立的硬體研發中心新大樓啟用,海內外媒體報導時都提到Google「無懼地緣政治風險」,這句話讓人不勝感慨。扁政府時代,外資對台灣經營環境最大的關切,還只是三通直航能否實現?兩岸往來的人為阻礙能否打破?曾幾何時,擔憂戰爭的「地緣政治風險」,竟成為外商考慮是否投資台灣,或評估與台廠合作的供應鏈穩定性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地緣政治風險的陰影
蔡英文政府即將走入歷史,台灣安全地位脆弱化、台海成為戰爭的潛在熱點,不能不說是她8年任期留給台灣的一道深長陰影。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面對兩岸防衛張力的不斷累積,及美國越來越深化的介入態勢,能夠走出這道陰影嗎?
轉機未必不存在,但需要台北和北京讀懂彼此的焦慮和長期的關懷。從4月以來,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不論是在接見美商代表、會見馬英九,還是最近訪問歐洲三國,所釋出的訊號都是一致的,就是中國正在規畫、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願意和全球業者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進一步開放的發展機遇。
在巴黎,習近平透露,中國準備單方面自主擴大外資長期以來很難打入的電訊、醫療等敏感服務行業。許多原本在2021年於《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中已談妥、但因新疆問題生波而尚未實施的開放投資項目,有可能藉此契機漸次放開。
在大陸內部,不論是杭州、西安等地全面取消房地產限購,以刺激買氣的鬆綁,還是在「新質生產力」大旗下,號召科技研發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及要求地方主動對接新亞歐大陸橋、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更多對外開放合作平台等舉措,在在顯示戰爭並非大陸當前主觀意願上的優先,甚至是所欲避免之事。更全面地引領中國經濟動能轉型和鼓舞民企、外企重振士氣的措施,將在7月分的本屆三中全會上揭曉。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會見藍委時說「兩岸沒有人想打仗」,並非虛言。那麼,又要怎麼看待大陸在520前在台海的一系列「秀肌肉」之舉呢?或許台灣可以從中日圍繞釣魚台的博弈中尋找參照。
日韓與中未放棄互信
自2012年日本政府實施釣魚台「國有化」以來,大陸派出海警船對釣魚台海域實施常態化巡航的模式已經確立,去年甚至達到巡航352天的「近全年度覆蓋」。但逐年上升的巡航強度,主要是為支撐大陸對釣魚台主權宣示的實踐,並不意味著中日之間很快或遲早要為釣魚台的歸屬爆發戰爭。在外交層面,日本雖知釣島問題難解,但未放棄同大陸的互信重建。
2018年時任大陸總理李克強破冰訪日,日相安倍在同年回訪中國。若無疫情干擾,習近平本擬在2020年春訪問日本,即可完成這一輪中日關係回暖的大循環。如今停擺5年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可望在5月底重開。與美國具有軍事同盟關係的日韓兩國,尚且知道大陸是「搬不走的鄰居」,而且維持和平不能僅憑恃武裝和外力,與美國間只有「戰略模糊」的台灣,豈可暴虎馮河?蔡英文政府坐視對抗的張力不斷蓄積,籌碼不斷流失,卻未準備好18套劇本,如何因應迫在眉睫的危機呢?
台海對峙已成為中美西太平洋爭霸關鍵,非台灣一己所能消融。但美中之間的競爭,爭的是百年,而不是當下,台灣身為美中競爭的核心因素,需要全面理解大陸在軍略、經略、外交和黨內政治週期上的全盤作為,而非放大戰術行動層次的信號,才能精準判斷大陸處理種種內外議程的輕重緩急。
520送舊迎新、滌蕩重啟之際,賴清德團隊須就兩岸關係是否還要以動員社會對抗、升高備戰、防堵交流為主調,讓戰爭風險繼續升高,或改弦易轍以團結內部、鞏固現狀,以善意累積和平籌碼為出路,做出抉擇。(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