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瀰漫反中氛圍,加上民進黨長期執政,控制、收買、影響媒體不遺餘力,台灣社會出現同情民進黨、批判中共的現象。若凡事戴上「綠色眼鏡」逢中必反,刻意逢迎並配合執政黨,甚至不惜扭曲事實,不但自毀公信力也將傷害台灣民主發展,不利改善兩岸關係。
錯誤解讀美國政策
這個不健全現象在台灣存在已久,並隨著民進黨長期執政而成為「新常態」,美國總統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演說就是最明顯例證。拜登只是重申「我們支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台灣新聞出現「為台海和平穩定挺身而出」的聳動標題,硬是將拜登只是表述美國的目標,擴大解讀為具體政策與行動。
拜登稍後又表示,「當需要保衛我國、我們的盟友、我們的核心利益時,我會義不容辭使用武力」。台灣媒體穿鑿附會,將拜登的兩段式談話、賴清德總統的520就職演說,及中共「聯合利劍-2024A」軍演合體,發揮1+1>2的加乘效應,升高為拜登再度承諾,若中共對台開啟戰端,美國將會軍事介入。賴清德及民進黨政府則順水推舟,煞有介事地對拜登演說表示感謝、歡迎。
假如報導屬實,代表美國對台灣安全從此將以「戰略清晰」取代「戰略模糊」,是美中建交以來最重要的戰略轉變,但美國官方未做任何說明,學者專家及美國媒體沒有任何著墨,甚至大陸官方也沒有回應。換言之,台灣相關新聞報導不是配合政府大內宣,就是缺乏客觀性與專業性。
另一方面,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在台北表示,中國大陸有些紅線不能跨越,否則將導致一場慘烈的戰爭,所以美方也必須在外交上非常小心,不去牴觸那些紅線。他也表示,若未來真的到達戰爭的臨界點,而台灣也沒有挑釁的行為,那美國人民、國會就必須面臨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
曾任美國國防部中國科科長的包士可投書媒體表示,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未能阻止中國大陸建軍;如今最佳止戰方式是先發制人,拜登應發表正式聲明,明確表態美國將保衛台灣,而且不是透過對記者的即興回覆。
從麥考爾與包士可的談話可看出,美國對台灣安全仍維持戰略模糊立場,所謂要出兵保衛台灣是媒體的片面解讀。更重要的是,共和黨籍的麥考爾點出,美國不能跨越大陸的紅線,以及若發生戰爭,美國將面臨困難的抉擇,而這個抉擇不單是由總統,而是美國人民與國會共同決定。但台灣媒體對於這些率直、嚴肅的談話卻沒有進一步的報導與分析。
淪介入台灣的工具
透過正確、忠實報導,提供閱聽眾充分資訊是媒體最基本責任與功能,在當前兩岸缺乏充分溝通管道之下,媒體角色更顯重要,錯誤偏失的報導容易導致誤解、誤判,升高衝突風險。
民進黨擁有執政優勢,以為控制、操作媒體理所當然,但最近有媒體人公開指稱,多數駐台外媒記者與進行台灣研究的海內外學者,已經被訓練成只用綠營的觀點看任何台灣的人事物;沒有多元訊息來源,這些人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彷彿戴上綠色眼鏡。一位權威國際媒體的駐台記者親身體驗,由於他的新聞報導譴責中共不夠強烈,被媒體同業一狀告到總部,甚至要求開除他,這種舉報媒體同業的光怪陸離現象可能只有在台灣才會發生,與民進黨綠化媒體有密切關聯。
對在野黨推動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相關法案,30名國際學者在《外交家》雜誌刊出聲明表示,「對中國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表達嚴正關切及失望」,並嚴厲指控,「這些改革的目標不是為強化良好治理,而是盼透過擴大立法院權力,來剝奪行政部門的權力並予以懲罰。」
這些標榜自己是台灣的長期友人、支持者及倡議者的國際人士,過去8年對於民進黨施政的亂象與弊案從未發聲,突然跳出來批判在野黨立法委員依職權修正法案,淪為介入台灣內部鬥爭的工具,令人懷疑他們的動機與論述的正當性。(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