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3・Array

2024-06-03・Array
社評/小院高牆升級 台灣慎防颱風尾

 美對中科技圍堵力道愈來愈強,繼高額關稅與實體清單後,再度針對大陸製電動車、半導體、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等七大關鍵產業產品加徵關稅,調整幅度相當驚人,電動車稅率從25%上調到100%,半導體及鋰電池等調幅也都在1倍以上,發展態勢令人憂心。

全球經濟付出代價

 中美關係自去年拜習會後,出現明顯和緩跡象,外界期待中美重新回經貿談判桌,為疲軟的全球貿易帶來增長的動能。但目前看來,中美關係持續惡化,這些期待成為幻影可能性愈來愈高。美國對中小院高牆往院子更大、城牆更高發展,大陸勢必加強反制力道,全球政治風險進一步升溫。

 這對不太平靜的世界經貿來說,無疑是潛藏的未爆彈,威脅全球經濟復甦步調。IMF副總裁高萍娜警告,儘管中美關係尚未演變成1980年代美俄之間的全面冷戰,但緊張情勢升溫將加速全球貿易碎片化,讓全球經濟付出慘痛代價。IMF預估,最糟情況下全球GDP將損失7%;即便碎片化程度較為輕微,也得付出至少0.2%的損失。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全球貿易壁壘的潘朵拉盒子也被打開。根據IMF統計,2022年及2023年全球新增貿易限制,平均每年高達3100項左右,幾乎是2019年1100項的3倍。各國築起貿易壁壘,加上新冠疫情干擾,貿易自由化及全球化精神大為削弱,全球貿易水準大幅縮減。2019年至2023年全球貿易成長率平均下滑1.3%,遠低於疫情前的20年長期平均4.9%成長率。

 美國升級版小院高牆策略,不只全球經貿發展受影響,兩岸經濟關係也大受打擊。尤其是在兩岸貿易及投資往來部分,面對貿易碎片化與供應鏈移轉壓力,台商不得不調整大陸投資與生產產能,改採「中國+1」策略,以分散市場風險。從經濟部投審司及財政部提供的資料可以發現,2023年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劇減至30.4億美元,出口比重降至35.2%,分別寫下22年及21年新低。

 2022年第3季後,台灣經濟低迷,2023年GDP成長1.3%,為14年來最低。今年因基期因素有機會回升至3%以上,仍低於近30年平均4.2%。如此差勁的經濟表現,對照這段期間中美及兩岸關係的惡化,很難說兩者無關。這也意味美對中經濟管制愈嚴厲,兩岸經濟關係可能愈遠。尤其民進黨主政下,經濟靠美國是唯一選項。對台灣經濟長期發展來說,這到底是加分還減分,恐怕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倒逼大陸改革進程

 美加大對中科技圍堵力道,雖限制大陸科技發展,但也會加快大陸倒逼改革的進程。特別是在高科技及新興戰略產業部分,如半導體及電動車等領域,扶植本地企業發展,加速自主化及國產化,一直是北京努力目標。對大陸產業升級轉型來說,有其必要,但對有意深耕大陸的台商而言,不但可能產生排擠效應,而且未來勢必要面對資源更多的陸企競爭。此一情境下,台商輕則營收縮水,重則喪失市場,台商沒有輕忽的本錢。

 美國總統大選前夕,不管最終是拜登或川普勝出,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去了,台灣須慎防被掃到颱風尾。就如同前面所述,中美關係惡化,衝擊的不只全球經貿,還會波及兩岸經濟關係,甚至影響台商在大陸生存空間。對於高度依賴出口貢獻經濟的台灣來說,必須嚴肅以對。

 美中戰略競爭激化情勢下,民進黨單向依賴美國,升高兩岸緊張關係,對台商在大陸的活動十分不利,進一步對台灣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關係雖然惡化,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毅然恢復中斷4年的「中日韓高峰會」,重建對話關係。

 過去20年大陸台商是台灣經濟成長的支柱,近年退休台商大量資金回流,造就台灣股市與房地產的榮景。飲水思源,政府有責任照顧台商在大陸的權益,活絡兩岸經濟關係,是新政府責無旁貸使命,全民都睜大眼睛看賴政府的作為。(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