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聲勢看漲,世界各國開始針對「川普2.0」展開應變;歐洲政治同樣右翼抬頭,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復辟,歐美政治生態蛻變。二戰結束後美國創造的「美國治世」與全球體系,為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榮景,如今遭到頓挫,展望未來世局多變,人類前景難測。
變局主要來自中國的崛起與美國影響力由盛轉衰,《紐約時報》提出質疑,美國早已不像世界領袖,大多數國家都重新盤算美國的領導力,不明白為什麼美國人還自認為是老大。
歐洲提前反映川普2.0
2016、2020兩次總統大選,激化美國內部對立與兩極化,也削弱美國總體國力與國際信譽,6月27日的辯論使81歲的拜登面對退選壓力,但川普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與尊敬,美國民主衰退必衝擊地緣政治,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將填補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
據報導,預定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黨綱草案,對大陸仍採取強硬立場,要求取消其「最惠國待遇」,但未見有關台灣的政策宣示,這是1980年後共和黨黨綱首次未提及台灣。美國政黨黨綱只是立場宣告,與取得政權後的實際政策往往有相當落差,但可以反映拜登個人的思維與未來政策取向,不提台灣仍然值得關切。
川普擔任總統時的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被視為未來國務卿,他在《外交事務》發表的專文中指出,美國下一個政府應明確表示,繼續對台灣的承諾,但期望台灣增加國防預算、擴大徵兵,並採取其他措施,證明抵抗侵略的決心,未來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支持絕不是空白支票。
到目前為止,看不出民進黨政府對於美國選舉後的新局有任何因應措施,相形之下,菲律賓修正對大陸強硬對抗策略,宣布9月撤出美國在菲律賓部署的「堤豐」中程飛彈系統,中菲雙邊諮商機制會議同意,恢復雙方的互信並建立信心,以妥善處理海上爭端。
菲律賓有美菲協防條約的保障,仍然針對川普捲土重來後的不確定新局預作準備,設法改善與中菲關係,在美中之間保持微妙平衡。支持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是美國對台一貫政策,美台關係再好,仍不及菲律賓受到條約保障,台灣要確實認識自己的國際法地位。
美菲宣布在菲律賓靠近台灣處部署堤豐飛彈系統時,各方一致認為有利於台灣的防衛,現在飛彈撤出,對台灣安全是不利的發展,在美中競爭之下,菲律賓能彈性、務實處理,台灣若抱持僵硬意識形態,對即將來到的變局視而不見,將遭愚不可及之譏。
中國布局全球化更強
若川普連任另一個受到衝擊將是北約(NATO),川普希望退出NATO是公開的秘密,有人說這是他第一個任期沒有達成的目標,第二次將會成功。其實,川普不必採取如此激烈的動作,只要美國降低對歐盟的承諾,就將對歐洲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逐漸取得主動權,美國降低對烏克蘭及北約的支持,可能導致烏克蘭戰爭失利,將意味歐洲版圖的重整,若再考慮法國、德國、義大利等主要歐洲國家的右翼勢力高漲,現任歐盟輪值主席的匈牙利總統奧本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關係密切,也是川普的「好朋友」等因素,歐洲內部各國利益不同、理念不合、軍力必須仰賴美國的種種矛盾問題,都將浮出水面。
北約峰會周二在美國華府登場,日、韓、紐西蘭3國領袖連續3年出席,澳洲也由副總理參與會議,象徵NATO對印太事務的參與。但NATO參與的象徵意義遠超實質意義,NATO強調台海穩定和平的重要性,但台海一旦發生戰爭,根本沒有義務及能力軍事干預,「半吊子」的抗中策略只會破壞穩定,而非降低緊張。
全球化可能遭到一時頓挫,但絕不會停頓,大陸在這方面的努力未曾稍停,除致力於突破亞洲版北約的圍堵外,更要打造另一個體系,一帶一路、上合組織、金磚集團都是重要工具,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宣布更具野心的「全球南方」計畫就是在為未來布局。世局多變,李登輝賭「中國崩潰」,30年後證明他賭錯了,賴政府若一味挑釁大陸,就非常不智。(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