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4・Array

2024-07-14・Array
社評/美國禁令下的兩岸AI商機

 今年中國網路大會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紀念大陸銜接國際網路30年,並聚焦AI等智慧技術。無論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或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大陸今年舉辦多場AI相關大型會議,反映AI在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中的地位,以及大陸市場對AI技術的接納度。

大陸AI產業需求旺盛

 AI邁入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階段,堪稱第四次技術革命,將創造大量的價值及諸多新的產業。在這場技術革命的開端,大陸呈現快速發展之勢。從通用人形機器人「走出」實驗室到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再到百度的「文心一言」、商湯的「日日新」等生成式AI能作詩更能做事,中國AI產業發展氛圍濃烈。

 在大模型背後的AI產業供應鏈中,最重要的硬體設備就是AI晶片,包括圖形處理器(GPU)、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特殊應用晶片(ASIC)等的服務器。服務器的性能決定AI算法的速度,也影響AI系統的穩定和準確性。當前,大陸在探索高端晶片及服務器製造上,方向明確。但美國接二連三發布對大陸的晶片禁令,大陸大模型軟體廠商無法買到最高端的GPU晶片,因此,大陸AI產業急需解決大模型訓練對運算叢集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發布禁令前,2015年卷積神經網絡(CNN)技術掀起的一股AI熱潮,使大陸湧現近百家AI晶片公司,既有寒武紀、地平線、壁仞科技、後摩智能等創業公司,也有華為、阿里、百度等科技巨頭,傳統晶片、礦機企業也紛紛入局。這些AI晶片公司正投入大量研發成本,希望解決大陸晶片軟體生態特有的問題。

 華為常務董事張平安5月間表示,大陸半導體產業目前無法與3nm、5nm等最尖端工藝競爭,但應該深耕7nm等相對成熟的工藝,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可靠度,以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業內人士透露,包括壁仞科技在內的幾家公司,已經完成對大陸大部分開源大模型的適配,積累了許多千卡叢集部署的經驗,且自研模型適配時間顯著縮短。以壁仞科技的GPGPU架構為例,據客戶測試反饋,儘管其軟體SUPA與輝達(NVIDIA)的CUDA仍有差距,但針對主流開源大模型展現的性能令客戶感到驚喜。

資訊業合作基礎深厚

 台灣AI業界已形成相對完整的中上游產業鏈,在全球AI供應鏈中,尤其是提供AI服務器的晶片、關鍵零組件等方面,優勢明顯。例如,台積電等晶圓廠參與代工GPU及CPU,日月光等廠家進行封測;奇鋐、健策、雙鴻等廠商生產散熱器;廣達、鴻海、緯創及英業達等廠商提供最終的組裝代工。其中,台積電憑借其sub-7nm製程工藝,獲得大量AI晶片訂單,目前用於ChatGPT的輝達A100、H100GPU,完全由台積電代工生產。

 兩岸資訊產業經過20餘年的發展,合作基礎深厚,即便當前兩岸交流困難重重,但仍有不少台企融入大陸AI晶片的發展格局中。譬如聯發科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多地子公司專營晶片設計;全球最大封測企業日月光,在上海浦東擁有完整的封裝設計、組裝、測試廠區;服務器「散熱三雄」──奇鋐、健策、雙鴻在大陸有多處生產基地;AI服務器廠商鴻海、英業達、廣達等在大陸皆設廠,不僅未受美國晶片出口禁令影響,還在大陸AI浪潮下迎來出貨量及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增長。

 台灣擁有AI人才,大陸擁有應用市場,雙方互補性強,至少有兩件事值得探索。第一,如何強化兩岸平台資源對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協作等方面的交流,實現AI產業深度合作;第二,台灣電子科技企業擅長製造「小晶片」(IC晶片),可參與大陸AI行業應用開發,如在AI醫療、教育等方面尋找合作商機。在不違反美國禁令原則下,探索兩岸AI領域合作空間,創造兩岸最佳利益,應是兩岸民營企業的機會。(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