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Array

2024-07-25・Array
社評/日本新思維 創造對美外交槓桿

 日本眾議院副議長海江田萬里率跨黨派議員赴中訪問5天,23日在北京與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會談,達成恢復兩國國會交流的初步共識。除眾院跨黨派議員之外,多位日本政要接連訪中。打頭陣的是深得首相岸田文雄信任的自民黨總務會長森山裕,19日到訪上海、長沙及北京,並會見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中斷6年的「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終於恢復,中日首腦會談所揭櫫的「戰略的互惠關係」獲得落實。

日本政要接連訪中

 「中日戰略對話」也順利恢復,大陸副外長馬朝旭21日抵達東京,與日本外務事務次官岡野正敬舉行第16次中日戰略對話,這次對話可視為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指標。戰略對話的舉行,雖不能一步到位解決兩國間棘手的福島核廢水排海及被拘留日本公民等問題,但雙方願意藉對話解決問題,凸顯彼此重拾關係的決心,代表中日互視對方為夥伴,而非敵人。

 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有意藉東協(ASEAN)在寮國召開外長會議的機會,與大陸外長王毅舉行會談。今年5月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爾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達成共識,將適時召開新一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這次對話將由日本主辦,上川希望在經濟對話之前,先行訪問中國,並迎來王毅訪日,為中日領導人互訪鋪陳條件。

 中日兩國雖存在難解的地緣政治矛盾,但相互依賴的經貿關係維繫不墜,中國仍是日企無可或缺的市場,日資仍是中國重要的外資來源,不因中美貿易戰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而改變,但大陸因福島核廢水排海爭議而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成為橫梗中日經貿關係的難題,若不解決,人員互訪將徒具形式,失去以經促政的空間。

 大陸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6月17日與日本外務省亞洲局局長鯰博行會談,同意加快兩國對話進程,摸索解決問題的路徑。日本厚生勞動大臣武見敬三隨即訪問北京,就福島核廢水排海問題提出說明。海江田在與趙樂際會談時,也解釋了福島「核處理水」排海的安全性,並呼籲中國解除對日本水產品的進口禁令。

全面恢復中日對話

 日本駐北京大使金杉憲治在第12屆世界和平論壇直言,日本與美國的國家利益存在差異,日美關係表面緊密,但檯面下討價還價往往十分激烈,尤其《美日安保條約》,日本處於被動地位。金杉大使所言不虛,《美日安保條約》是日本戰敗被美國解除武裝後,不得不然的制度性安排,在防衛問題上必須配合美國,此為條約所賦予日本的義務,日本沒有說不的權利。

 金杉大使並指出,經貿合作與民間交流是中日關係改善的契機。尤其中日經貿合作,在第三國市場意義重大,其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談判中的「中日韓自貿協定」是為關鍵。不同於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保護主義思維,中日在第三國市場合作是雙方經貿的「共同利益」,日本願與中國合作走在自由貿易的全球化軌道上。

 川普若班師回朝,將拋棄拜登團結盟國共謀安全的策略,改採「新孤立主義」路線,日本未雨綢繆採取避險操作,尋求日中關係的改善,作為日本對美的外交槓桿,複製當年「安倍外交」的平衡之術。岸田首相不僅全面恢復中日對話,並嘗試尋求內閣以外的管道與川普陣營接觸。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後、美國大選前夕,不僅日本對中外交轉趨積極,菲中就南海仁愛礁爭議達成臨時協議、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到訪北京,可以看出美國盟友的避險策略,唯獨賴政府以不變應萬變,持續「倚美反中」。兩岸關係與中日關係相似,經貿合作與民間交流是降低政治衝突的兩大支柱,民進黨政府消極不作為,民間及在野勢力應在詭譎世局中,積極為和平創造機會。(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