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就任以來堅持的「和平四大支柱」,其中包括與全球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意在呼應拜登政府「全球反中聯盟」抗中路線。新任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在第一次記者會中表示,美國正在印太地區架構一張縱橫交錯的同盟網,來提升嚇阻能力,更凸顯美國的戰略意圖。
蘇利文訪中 共管台海
鼓吹「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餘,賴清德在紀念「823砲戰」60週年時表示,中國要拿下台灣的最深遠目標,是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接受外媒訪問時又表示,中國侵略台灣並不是為了領土的完整,而是為了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藉以成就霸權。賴清德意在切割台灣與大陸的連結,凸顯美中矛盾,以合理化其反中行為。
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配合賴清德路線,在民進黨中常會報告「台海安全管理的典範移轉:從美中台三角轉向多邊化」指出,台灣應努力讓盟友的關切變成共同行動,加入多邊對話框架,建立台灣自己的印太戰略。這個目標看似遠大但不切實際,只是在正當化民進黨政府「倚美抗中」路線。
美國國家安全助理蘇利文訪問北京,匿名國安人士在媒體放話,不宜將此行定義為「美中共管台海」,而是「國際共管中國風險」。他強調,美中共管台海會將台灣歸納成沒有決定權的一方,中國則是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從這句話可以窺見國安團隊對「倚美抗中」的不踏實。
民進黨推翻國民黨以「一中各表」為基礎,與大陸透過溝通交流改善兩岸關係,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的基本路線,轉而以台美關係作為台灣安全的保障。抽離美中台三邊關係架構,迴避美中競爭與合作並進,共管制約台灣的現實,根本走不出台灣,甚至無法通過美國這一關。
大陸在台灣問題上不會妥協,王毅在美國大選期間邀請蘇利文到訪,進行戰略溝通,固然是一種善意,希望在美國大選敏感過渡期,能維持雙邊關係的穩定,但在台灣問題上態度更堅定。
根據中方發布的新聞稿,蘇利文承諾美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將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美方發布的新聞稿只提及蘇利文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但並未否定中方新聞稿內容。一方面顯示「台海和平穩定」已成為美中外交的制式文字,另一方面也顯示美國無法超越大陸畫出的第一條紅線。
美出兵保台 過於樂觀
最近「太平洋島國論壇」(PIF)領袖會議中,挺台條文從公報中「被消失」。中共打壓台灣不是新聞,但挺台的澳洲、紐西蘭是PIF正式會員,兩國總理親自出席;美國是對話夥伴,由「印太沙皇」之稱的副國務卿坎貝爾領軍,他們默默接受了中共的強勢做法,並沒有為台灣的權益挺身而出,這是台灣必須接受的國際政治現實。
賴政府將國際會議公報強調台海和平穩定視為至寶,以為是台灣生存的保障。事實上,已有美國學者警告,太多的「再保證」讓台北信以為真,因而忽略了對自身安全的付出。前美國副助理國防部長柯柏吉表示,從民調與他所接觸的各階層人士讓他明顯感知,美國願意為台灣與中國一戰的支持度,遠比外國訪客在台北所表達的要薄弱。根據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教授翁履中針對美中台三方菁英人士的調查,兩岸一旦發生戰爭美國是否出兵,華府和北京菁英僅百分之十左右認為會,台北政策圈卻高達百分之二十,台灣對美軍護台過於樂觀。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卡佛利在《外交事務》撰文,美國霸權不取決於台灣,不應當為了所謂「保衛台灣」而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但在賴政府眼中,這些「疑美論」、「疑賴論」都是外部操作的認知戰。
民進黨國安政策捨近求遠,高呼「世界的台灣」,訴諸國際社會支持,拒絕改善兩岸關係,反而飆升兩岸社會仇恨值。倚美抗中、訴求國際社會支持,只會帶來兩岸更深的對抗,導致不必要的戰爭,擴大民間交流才是和平之道。(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