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最近分別慶祝國慶,政治分立的現狀讓金秋十月充滿激情。9月30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共建政75週年的招待會上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這件事,是任誰都無法阻擋」;賴清德總統國慶演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政治對抗的氣氛中,兩岸人民各自慶賀國家生日,期盼國家安和樂利,但是節慶過後激情消退,就必須冷靜思索兩岸如何維持和平,如何發展繁榮的嚴肅課題。
保台代價高 美國不可恃
國防部智庫國防院發布民調顯示,超過7成民眾認為,一旦大陸武力犯台,美國會用間接方式(如空運物資、對中國大陸實施經濟制裁、提供台灣武器等)幫助台灣,也有半數(52.6%)民眾認為美國會「派美軍到台灣協助防衛」。這份民調顯示民眾對於美國在台海一旦有事的角色保持樂觀的期待。
但是這樣的樂觀似乎缺乏現實的根據。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最新的調查顯示,51%受訪者認為美國應鼓勵台灣維持現狀,36%指應朝向獨立;若中國武力犯台,74%受訪者認為美國應空運援台,但58%民眾擔心美國捲入對中國的戰爭反對派遣軍隊。對照兩份民調可以看出,對於美國出兵保台的可能性,台灣民眾的判斷顯得過於一廂情願。
美國政治菁英對於出兵保台仍保持戰略模糊,川普表示保台的代價太高,要求台灣要提高國防預算,最好到GDP的10%。至於是否出兵仍不願表態。同樣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接受CBS「六十分鐘」節目專訪,被問及如果大陸犯台美國是否出兵支持台灣?賀錦麗也以此為「假設性問題」為由,不願正面回答。
國際現實更是血淋淋的教訓,遠的國共內戰末期美國對國府的背棄、冷戰後期美國對中華民國棄約、斷交、撤軍不說,近的如美軍從阿富汗倉皇撤出、放任烏克蘭挑釁引火上身,尤其是後者,戰爭至此已經山河破碎、師老兵疲,仍不願出動地面部隊協助烏軍反攻。
無論美國可不可靠,最大的危機是在過度迷信物質力量而在心智上失去對和平途徑的思考與想像。當初烏克蘭自認可以加入北約,得到北約的安全保障,誤判情勢,低估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堅決意志以及戰略生存空間的缺乏安全感,而又高估西方口惠實不至的空洞承諾與意識形態盟友的假象。這樣的誤判也在台灣特別是執政黨的推波助瀾下成為台灣人民的信仰。
隨著中共解放軍軍事現代化的突飛猛進,陸續完成航母與大型軍艦的下水,打造首屈一指的海上長城,最近又成功試射洲際導彈,讓民眾在不再「挨打」的安全感之虞,也犯了同樣對物質力量崇拜的盲目迷信,未能看清兩岸和平統一與中華民族復興的邏輯關係,武統言論與厭台情緒擾亂民族復興的步伐與節奏。
美中爭霸權 台灣勿盲從
面對百年未有變局與中華民族復興,許多台灣人在冷戰教育與歷史經驗的限制下很難體察箇中的激烈動盪與詭譎險惡。「和平崛起」是中國基於人類歷史、全球形勢、周邊環境以及民族自信做出的歷史選擇,可惜台灣沒有認真對待與思考台灣在中國和平崛起中的角色與意義,不是將「和平崛起」視作「紙老虎」的同義詞,且自認有美、日靠山,認為北京「不敢打」;就是吃定北京以「和平」自縛手腳且擔心延誤崛起進程的「不願打」,把「和平」視為當然,可以為所欲為,不負責任。
美國戰略界認為,未來10年是美中競爭的關鍵時期,美中的競爭會更加全面與深化,對美國而言,是一場必須動用所有資源且無所不用其極的霸權保衛戰。台灣這張牌自然也在其手段之一,只是文場還是武場美國內部還在辯論。台灣更不能自失立場,淪為馬前卒,引火自焚。
美中台三方的大多數人民都不希望打仗,但是和平不只是建立在軍備競賽上的恐怖平衡,更重要的還必須發揮智慧、釋出善意、建立機制,特別是在台灣,我們沒有軍備競賽的本錢,也沒有長期作戰的縱深,更應多思考和平策略些。
和平不只對台灣有利,對兩岸人民與民族發展也有絕大的好處。回顧中國近代歷史,多次民族復興略微站穩就受到戰爭的干擾,台灣創造了經濟奇蹟與民主奇蹟,中國大陸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也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台商對大陸的發展也有其貢獻,兩岸都要珍惜。當兩岸建立互信,相知相惜,總會走到「不必打」的一天。(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