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成本升高和鄰國俄羅斯威脅的陰影籠罩下,立陶宛13日舉辦國會選舉。中左翼主要反對黨「社會民主黨」贏得多數選票,黨魁布林克維修特(Vilija Blinkeviciute)預期成為下一任立陶宛總理。她表示,該黨將開始與其他政黨談判組聯合政府。至於即將卸任總理的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則說,現在談組閣還為時過早。
路透援引官方數據指出,立陶宛約52.1%合格選民於13日投票,高於四年前的47.2%。立陶宛國會的一半席次由普選產生,贏得席次門檻為5%。另一半則按地區選出,大多數地區的前2名候選人將在10月27日決選。
截至統計91%的選票,社會民主黨以20%得票率,成為國會最大政黨,領先於席莫尼特領導的執政黨「祖國聯盟」的17%得票率 ,以及反建制派「尼穆納斯的黎明」 的15%支持率。
布林克維修特說,該黨將與農民綠黨和立陶宛黨這2個左翼政黨組政府。若成功組閣,她承諾將維持立陶宛對俄羅斯,以及其巨額國防開支的強硬立場。她也表示,立國外交政策不會改變。
席莫尼特領導的中右翼政府支持率,因兩年前高達20%的通貨膨脹、公共服務惡化和貧富差距擴大而受到削弱,國內問題在此次選舉顯得尤為突出。儘管政治分析家淡化祖國聯盟繼續執政的可能性,但席莫尼特表示,由她的政黨領導新政府仍是有可能的。她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判斷哪個政黨將主動創建下一個聯盟,還為時過早。」
值得一提的是,席莫尼特今年5月才與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競選總統一職,但瑙塞達以74.6%的超高得票率贏得連任。針對當時大選議題之一,即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一事,席莫尼特與瑙塞達立場對立。
瑙塞達當時呼籲改善與中國關係,認為設貿易代表處「原則上是積極的」,但代表處應根據國際標準採用「台北」一詞,而不是「台灣」,以化解與北京日益緊張的關係。而席莫尼特則指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是台灣人自己選擇的,他們「在道義上有正當權利,按照原則這樣做」。(旺報/劉詠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