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考古學家花5年時間,在河南開封發掘北宋東京城順天門遺址,清理出古代都城中最早的方形甕城,重現「城摞(疊)城」奇觀。專家表示,唐代以前,甕城主要見於軍事重鎮,宋代才首次出現在都城建設中,而北宋東京城的都城是第一個,築城規制也被寫入宋代《營造法式》中,成為後世修築都城城池的標準規格。
開封古城始建於西元956年,北宋定都於此;宋太祖下令重建開封皇宮,新皇城東西寬約1050公尺,南北長約1090公尺,後來與洛陽分稱東京、西京。
一門三道布局
北宋東京城的順天門是考古學家在1982年清理宋城時發現的遺跡,2012年啟動「城摞城」順天門遺址考古專案,發掘面積3500多平方公尺,呈現五代至北宋時期,順天門主城門由單門道到三門道、甕城等,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以及其規模、形制、城門基礎建築方法等。
考古學家表示,順天門甕城是長方形甕城,南北長約160公尺、東西寬約100公尺,為「直門兩重」;城門和甕門均為磚砌,主城門為「一門三道」布局,南北面寬54.2公尺,東西進深23.8公尺,由墩台、隔牆、門道所組成。
甕城的城牆主體使用黃褐色純凈黏土夯築,現存寬度為18至20公尺,殘存高度1至4公尺,處於地表下5至9公尺。
堆疊特徵罕見
專家表示,古城開封地處黃河南岸,常受黃河氾濫影響,從戰國時代到清代的2000多年間,在這裡興建、改建、重建的6座古城池被淤泥埋於地面之下,不同時期的城址上下垂直抬升、而非水平移動的「城摞城」特徵,在全球城市發展史上非常罕見。
發掘古城的過程中,考古團隊發掘、清理出宋代至清代的大量房屋地基、灰坑、窯址、水井和田地、樹木遺跡,出土器物標本2900件(套)及大量陶、瓷器殘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表示,這次的考古為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布局、古代都城城門形制演變、八朝古都開封的城市發展史、黃河氾濫史等提供前所未有的珍貴考古資料。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