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旺報-綜合報導

2019-06-05・旺報-綜合報導
老夫妻與忠犬 金代帝陵守護者

天天巡山不間斷 一家子與金陵結緣近40年

北京周口店九龍山因九條山脊似龍奔騰得名,山上無意中偶然從土地中挖出一塊漢白玉石碑,竟然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帝陵。挖到石碑的車廠村民甄淑蘭和丈夫劉江山,從此和皇陵結下了不解之緣。2001年開始,進村發掘工作的考古隊找上他們夫妻一起成為了金陵的「守護者」,他們就帶著一隻狗從此守護著這個他們並不了解歷史人物的金代帝陵。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帝陵外景。(新華社資料照片)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帝陵外景。(新華社資料照片)

3年前,丈夫病逝,跟著他們守護金陵13年的狗「二子」不久也老死,甄淑蘭一人守護這片陵寢。18年過去,她的背已佝僂,腿腳也不如以前靈活,仍天天巡山守陵。她說皇陵的一草一木她都熟,他們一家和皇陵有緣。算算從1980年代發現石碑開始,她們一家與金陵結緣將近40年。

村裡祖先為守陵金人

金陵遺址考古隊的工作人員查看金陵中的棺槨。(新華社資料照片)
金陵遺址考古隊的工作人員查看金陵中的棺槨。(新華社資料照片)

一位車廠村的村民回憶,「1970年代村裡整地的時候,拿炮崩了不少石碑,都被村民撿回去壘牆、壘地基了。」金皇陵的地面還曾豎著一個將近3公尺高的大石碑,「大王八馱著,上邊雕著龍。碑上寫的是大家看不懂的文字,也被炮崩了。」
1980年代,劉江山和村民一起上山種樹,挖樹坑時發現泥裡裹著一塊大石碑斜插在地裡。劉江山看上邊刻有明顯的龍紋,他感覺這裡並不簡單,就將這塊碑就地掩埋。後來,他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考古隊。
當初參與金陵考古挖掘的文物專家、中科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德恒回憶,因金皇陵曾在清朝時期重修地面建築,最初專家推測應是清朝時期的石碑,但待完全發掘後,發現龍紋石碑的碑身刻有「睿宗文武簡肅皇帝之陵」字樣,是金代皇帝墓碑。以此,專家們更加確定了金皇陵的具體位置。如今,這塊石碑被豎立在完顏阿骨打墓室外。
村裡的老人說,車廠村的名字也和這座皇陵有關。之所以叫車廠村,是因為南宋時金人在這兒修陵墓,拉來了大批工匠和材料,車輛堆積成山。而村裡人的祖先就是在這裡守陵的金人。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墓室的發掘工作並不輕鬆。墓室從岩石層向下鑿了5公尺左右,面積約一百平方公尺的大坑,棺槨上堆積著一層石塊、一層夯土。因石塊巨大、沉重,考古隊員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來清理。如今,墓室外堆積的石料上依然可見發掘時記錄下的編號。

甄淑蘭展示盜墓賊用的洛陽鏟。(截圖自新浪微博@新京報我們視頻)
甄淑蘭展示盜墓賊用的洛陽鏟。(截圖自新浪微博@新京報我們視頻)

憑經驗辨別盜墓賊

最終,墓室共發掘出完顏阿骨打和皇后妃嬪共4人的棺槨,鳳槨裡還出土了一頂金絲做成的鳳冠。如今,這些出土的文物在首都博物館長期展出。
因甄淑蘭夫妻對文物格外上心,考古隊請兩口子幫忙看守金陵。發掘那年,甄淑蘭夫婦養起了一條叫「二子」的狗。二子小時候就跟著兩人上山,豎著兩個耳朵,威風凜凜。劉江山上山時會帶上二子,老伴兒中午做好飯後,它獨自叼著飯籃子上山送飯。甄淑蘭巡山也會帶上二子壯膽,遇到賊眉鼠眼的人,二子幾聲狂吠就能嚇退對方。

照片上的「二子」看起來威風凜凜。(截圖自新浪微博@新京報我們視頻)
照片上的「二子」看起來威風凜凜。(截圖自新浪微博@新京報我們視頻)

憑藉多年的經驗,甄淑蘭能輕易辨別哪些人是遊客,哪些人是盜墓賊。「一般的遊客都是走道兒,他們(盜墓賊)不是,專挑沒人走的地方走。一般遊客看看、拍照就完了,他們得呆好一會兒,這裡摸摸,那裡扒扒,眼神都不一樣。」甄淑蘭會帶著二子上前,盜墓賊就溜走開了。

(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