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7・旺報-綜合報導

2018-04-17・旺報-綜合報導
服務出色 武漢馬拉松升級大滿貫

大陸馬拉松場次越來越多,當同一天出現兩場或更多場有興趣報名的賽事,跑者就必須在其中做出選擇。包括自己的能力、賽事的地緣、報名的方式、中簽的情況、賽事的規模等。在漸多的馬拉松賽事裡,無形中也形成競爭,辦得好的會延續,會闖出名號;辦得差的就可能被淘汰。

志願者熱情周到

以始創於2016年的武漢馬拉松為例,如今升級為中國田協的「馬拉松大滿貫賽事」,但它能成為「馬拉松周末」的焦點並非偶然。「武漢馬拉松真的不錯,各項服務都很出色,而且志願者熱情周到。」參加武漢馬拉松半程比賽的劉超表示「路邊的市民扯著嗓子喊加油,好幾次我『撞牆(跑者明顯感覺到力竭、配速明顯下降的無力感)』想放棄了,但這種氣氛讓我有力量繼續跑下去。」
武漢馬拉松官方資料顯示,今年賽事有超過7000名志願者參與,比去年增加超過1000人。在安全保障方面,動員29家大型醫療機構、851名醫護人員、37輛救護車、22輛警醫聯動摩托車隊、8個區衛計部門醫療資源共同參與醫療保障。

北京軟實力吸睛

相較於年輕的武漢馬拉松,擁有62年歷史的北京半程馬拉松則是以城市特色吸引全世界的跑者。從天安門起跑,到鳥巢衝過終點,這場「北京跑」讓跑者感受大半的北京景點和地標建築。雖然賽事不設獎金,但獎牌上的特殊設計是賽事「軟實力」的體現。
縱覽這個「馬拉松周末」,跑者們不難發現,每一場賽事幾乎都會拿出一些特色的亮點,或地域風情,或難度挑戰,或人文情懷,或金牌服務……。「優勝劣汰」的競爭模式也促使賽事主辦方提升賽事品質,優化大陸賽事的服務和保障。

(記者/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