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2・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02・旺報-綜合報導
傲立於亂世 「西南聯大」火種永不熄

在二戰中臨時成立 延續教育使命師生相依同心

時局紛亂的年代,總會留下一些彌足珍貴的事物,像是位於雲南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大舊址,弦歌不輟的精神從大陸一路延綿到台灣,以及位於昆明文明街25號的一間書屋──東方書店,該書店從1926年創辦至今,成為當時西南聯大師生們的重要匯聚地。在雲貴高原紅土塵塵中,槍砲聲響不斷的紛亂年代,始終有一隅能夠保留時代精神。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同年11月1日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與南開大學三校遷至長沙,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不過由於長沙隨後連遭日軍轟炸,該校師生兵分三路,從湖南落地到雲南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於是乎成立。

位於昆明老街上的東方書店創辦於1926年。 (記者呂佳蓉攝)
位於昆明老街上的東方書店創辦於1926年。傲立於亂世(記者呂佳蓉攝)

東方書店 名人常到訪

西南聯大是一所在戰火中臨時由三校聯合成立的大學,一時間,北大、清華與南開大學的著名教授又另闢新地培養許多人才。在辦學的短短8年內,錢穆、朱自清、吳大猷、聞一多、胡適、陳寅恪等曾任教於此,楊振寧、李政道等則畢業於此,亂世中,西南聯大以雲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依託,延續教育的使命。
走訪今日的國立西南聯大博物館,設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西南聯大復原景觀體驗區」,西南聯大的校徽與格言「剛毅堅卓」不渝地屹立在博物館內。博物館是如此介紹聯大的,說道「為躲避日機轟炸,聯大教授疏散到昆明城郊農村居住,加之戰時物資匱乏,通貨膨脹,貨幣一再貶值,師生們生活極其艱苦」;「但是,大家深信抗戰必勝,保持樂觀精神,崇尚真理,追求真知。」
今日尚與西南聯大有關的,除了「春城」昆明的道路以外,還有東方書店。東方書店的創辦人王嗣順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系,他是胡適的學生,曾親身參與1919年五四運動,受進步思潮影響甚深。書店於1926年前後創辦,專售進步書籍與通俗小說。當西南聯大落地於昆明組建時,東方書店瞬間成為聯大師生的光顧之地,據說聞一多、汪曾祺等就時常到訪於此。
2009年王嗣順的女兒王潤裳曾談起那時的西南聯大與東方書店,「那時候西南聯大的學生是很窮的,很多珍貴的科技書都買不起,當時的學生、教授來的多了,名人來的多了,致使來我們這裡看書的人很多,外文的、中文的書籍都有。」

民眾在西南聯大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資料照片)
民眾在西南聯大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資料照片)

現為陸紅色旅遊基地

王潤裳繼續說道,「我父親吊了200瓦的大燈泡在書櫃前,這些窮學生一站就是兩個小時,店門關了才回去,我們不趕他們也不嫌棄他們。這些書都很貴的,他們好多都買不起的,他要的章節他就摘一點、抄一點、看一點,我們早上一起來就開店,一直開到十點。」無形中,東方書店也成為一盞照亮師生與教育的明燈。
現今東方書店,已不是由王家人經營。不過,書店內依舊有著西南聯大的身影,譬如掛起當年流連與此地的名人與教授的圖像、賣起該校師生曾寫過的書籍與研究西南聯大一系列的書目,成為在昆明老街裡,旅客流連的地點。

西南聯大博物館內設有「一二一烈士」與聞一多的墓。(記者呂佳蓉攝)
西南聯大博物館內設有「一二一烈士」與聞一多的墓。(記者呂佳蓉攝)

抗戰結束後,又歷經一波亂世,教育家梅貽琦1955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國立清華大學,教育的精神不分時代背景始終不輟。而清大與交大間的梅竹賽,其中的「梅」即取自梅貽琦的姓氏。
在台灣1960至1970年代紅極一時的小說《未央歌》即以西南聯大為背景,描述學生的生活與理想;歌手黃舒駿一首《未央歌》唱出紛亂時代,人仍存著希望與光明的呼聲。如今的西南聯大,位於雲南師範大學內,連同一二一事件匯聚成一博物館,成為大陸紅色旅遊基地與教育中心。

(記者/呂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