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6・旺報-綜合報導

2019-07-16・旺報-綜合報導
「吳哥」修復難上難 陸接戰帖向前衝

文物工作隊進駐 負責最核心的王宮遺址

西元1296年,溫州人周達觀奉命隨團到真臘國(在今柬埔寨境內)考察,將吳哥王宮的盛況記入《真臘風土記》。700多年後,柬埔寨又將吳哥古蹟中最核心的部分──王宮遺址正式交給大陸工作隊進行綜合研究、保護與修復。大陸文物保護工作隊相關人員已在日前進入王宮遺址進行勘察。擺在眼前的不只是一份信任,也是保護吳哥古蹟26年來的一次新挑戰。

2018年7月9日,「中國─柬埔寨政府吳哥古跡保護工作隊」進行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的收尾工作。(新華社)
2018年7月9日,「中國─柬埔寨政府吳哥古跡保護工作隊」進行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的收尾工作。(新華社)

將日曆翻回到1992年,吳哥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年,由於遺址本體與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又被列入世界瀕危文化遺產名錄。1993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吳哥古蹟保護國際行動」拉開大幕。作為最早參與者之一,大陸積極參與吳哥古蹟保護,從1998年開始,先後在周薩神廟和茶膠寺分別開展了保護修復項目,目前兩項均已完成。

2013年6月26日,柬埔寨吳哥古蹟的茶膠寺,工人在修復工地上工作。 (新華社)
2013年6月26日,柬埔寨吳哥古蹟的茶膠寺,工人在修復工地上工作。(新華社)

陸用成績力駁質疑

作為大陸政府首次大規模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項目,周薩神廟維修保護工程是大陸參與吳哥古蹟保護國際行動的第一期援助項目,於2000年正式動工。
那一年,參與周薩神廟維修保護工程的大陸專家姜懷英到達吳哥古蹟,面對約30畝的範圍、5000餘塊散落的零件,他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那時,修復保護吳哥古蹟以歐洲人為主,他們說,中國的文物是木結構為主,你們沒修過吳哥窟,沒有經驗。沒個3年5年,你連吳哥的門都進不來,還能修好?」
2008年末,周薩神廟維修保護工程順利竣工,大陸文物保護工作隊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修復後的周薩神廟基本恢復了原有建築格局與藝術風貌。大陸文物保護工作者以實際行動回答了8年前的質疑。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柴曉明表示,這項工程贏得了柬埔寨政府、國際組織以及各國同行的高度讚譽。

2014年2月1日,中國工程師(右)在吳哥古跡與柬埔寨工人交流修復工作內容。(新華社)
2014年2月1日,中國工程師(右)在吳哥古跡與柬埔寨工人交流修復工作內容。(新華社)

柬埔寨贈勳章肯定

與周薩神廟、茶膠寺相比,王宮遺址面積更大,文物遺存構成也更多元,包括空中宮殿廟山建築、圍牆、多處平台及磚石結構的建築遺址,以及大量埋藏地下的各類文物等;在這些遺址下,也疊壓時代較早的木質和其它材質建築遺存和構件,年代可以追溯到8、9世 紀,甚至發現15世紀的中國瓷器。
「王宮遺址修復專案不僅涵蓋對古蹟的保護修復,也將著重於王宮遺址整體的考古研究以及石刻保護與展示等方面的工作。」柴曉明表示,「我們以國際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相關理念、法規、憲章、準則為依據,以中國保護實踐為借鑑,非常完整地完成茶膠寺的修復保護。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研究貫穿整個修復過程」。
去年底,在「吳哥窟古蹟保護國際協調委員會」上,柬埔寨的文化藝術部部長彭薩格娜代表總理洪森,頒贈柬埔寨王國騎士勳章給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許言、王元林、顧軍等3位學者,表達對大陸考古、文物專家對修復吳哥窟的貢獻。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吳哥古蹟

位於柬埔寨北部,距首都金邊約240公里。西元九世紀到十五世紀是高棉王國都城,最盛時人口達數十萬。吳哥古都始建於西元九世紀,十三世紀建成,為9至15世紀高棉(柬埔寨)王國都城,故址在今柬埔寨西北部,它最聞名於世的古蹟是吳哥窟,是蘇耶跋摩二世在12世紀建造的一組廟宇群,和以吳哥通王城著稱的由闍耶跋摩七世在西元1200年左右建造的一組廟群。(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