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8・旺報-綜合報導

2019-08-18・旺報-綜合報導
四川考古 石棺葬歷史推前千年

600多座新石器時代晚期石棺葬 發現割肢葬特色

位於四川會東、雲南祿勸交界處金沙江河道上的涼山烏東德水電站,是大陸第4大水電站,預計2020年7月下閘蓄水,庫區有22處文物古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啟動該省最大考古行動,搶救文物。經兩年多發掘,已發現600多座距今45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石棺葬,把石棺葬歷史往前推了千年。

烏東德水電站區域是西南民族活動和遷徙的天然通道,留下許多古代民族生活遺蹟。為保留這些歷史文物,官方砸2.6億元人民幣,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啟動文物保護和考古發掘工作,是四川省發掘面積最大、投入人力最多的一次文物考古項目。

日前出土的墓葬,人骨頭部被放到胸部位置。(取自封面新聞)
日前出土的墓葬,人骨頭部被放到胸部位置。(取自封面新聞)
出土的墓葬。(取自《成都商報》)
出土的墓葬。(取自《成都商報》)

保存400多具人骨

考古人員花了兩年時間,在13.48萬平方公尺的範圍內,發掘出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至今的7個文化地層,有房址、灰坑、各類文物3000餘件(套)和大量陶片,大部分是斧、錛、鑿、刀、杵、矛、錐、鏃、紡輪等石器;陶器則以平底罐為主,但缺乏高規格的玉器,表明此處沒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最珍貴的文物之一是600多座距今4500年至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石棺葬,以及保存相對完好的人骨400多具。據了解,四川以前發現的石棺葬年代,最早為商代晚期,以及戰國至漢,多集中在岷江上游、大渡河流域及金沙江上游等區域。

烏東德水電站的石棺葬以碳14等技術測定,至少是4000年以前的文物,不僅是四川最早的石棺葬群,也把石棺葬出現時間往前推進1000年左右,可能證明四川甚至是全國石棺葬葬俗的起源。

石鏃組合。(取自《四川日報》)
石鏃組合。(取自《四川日報》)

石鏃扎進骨頭裡

另一個決定性證據是部分石棺出現「割肢葬」特色,也就是骨骸的頭部被割下,放到胸部位置。考古人員表示,這種葬俗曾出現在5000多年前、黃河中游地區的仰韶文化,可能是原始的宗教信仰之一,這些人骨或是罪犯、或因瘟疫等疾病死亡,不完整的屍體可確保靈魂不再回到人世。

考古人員還在部分人骨上發現石質箭鏃,有的深深扎進骨頭,甚至有具人骨上有21個箭鏃,可能是部落間爭奪資源時陣亡的戰士,也可能反映當時一種近距離射殺的酷刑。

這些人骨也是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等研究機構的珍貴史料,研究人員根據這些人骨的DNA、碳氮組合,以及與其他地方的出土人骨對比,從而調查是否與古蜀人有關,瞭解他們來自哪裡,主食為稻米或小麥,吃的肉類以及是否曾生病。(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