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不佳,近期兩岸網民常你來我往,台灣年輕作家郭雪筠認為,新媒體和網路放大兩岸民粹的對立,台青雖然對中國的認同日趨淡薄,卻能接受兩岸文化有隱性連結。
隨著網路日益普及,各式新媒體快速推陳出新。觀察發現,在過去的20年裡,90後和00後的兩岸年輕人,思想已然互換。
太陽花學運釀仇台
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和中國互聯網協會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主辦的「第七屆中華文化發展論壇」,22日在北京舉行,主題鎖定網路和新媒體。
台灣年輕作家郭雪筠應邀主題演講時回憶,她2012年剛到北京時,對大陸幾無所知。但現在的台灣年輕人從小看陸劇長大,追蹤有興趣的微博帳號,對大陸藝人如數家珍。
為何大陸近年仇台情緒逐漸升高?郭雪筠認為,其實是台灣人自作孽。她2012年開始經營豆瓣帳號,許多大陸朋友和她互動時,起頭的話題往往是中天的熱門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當時大陸民眾對台灣普遍呈現友善的一面。
郭雪筠觀察,大陸對台灣印象轉壞的關鍵點,大約是在太陽花學運時,大陸民眾發現,「原來台灣的年輕人這麼討厭大陸,我們又何必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
亡國感是台青主流
郭雪筠觀察,大陸90後的孩子,自豪生長於強大的中國,和台灣的感情比較疏遠。反觀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覺得支持蔡英文是理所當然,「亡國感」是主流,「年輕人說,我就是不想被統一。」
「雖然在政治上不認同大陸政權,對中國的認同也日趨淡薄,但這些台灣年輕人能夠接受兩岸的文化有隱性連結,不會拒絕大陸產製的影視文化產品。去大陸工作、念書也很自然。」郭雪筠做出結論,「現在的台灣年輕人,精神和現實層面出現明顯的斷層。」
這屆論壇以「網路文化與媒體傳播」為主題。包括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龍明彪,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祕書長沈永峰,前海基會專職顧問、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祕書長朱甌,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大陸事務部副主任何溢誠等嘉賓,以及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媒體人和青年代表180多人參加這次活動。
(記者/藍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