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產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這個夏天大陸電影市場最大的驚喜,不僅接連打破一系列賣座紀錄,還一舉超過《大聖歸來》,成為大陸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國產動畫,甚至造就了幾乎零差評的盛況。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傅一夫指出,任憑哪吒再怎麼爆火,也還達不到迪士尼米老鼠的高度。主要差別在於電影衍生品市場供給的匱乏,只要還沒有攻克衍生品市場這道難關,國產動畫就稱不上真正意義的崛起。
傅一夫在〈爆火的哪吒,為何贏不過米老鼠?〉一文中點出,迪士尼的實踐或許不能在大陸得到複製,卻可以從中收穫至少三點啟示:一,要積極拓展電影衍生品種類;二,改善版權環境,完善產業鏈體系;三,變代工為原創,長線培育品牌意識與文化認同。
官方品未出山寨先橫行
他表示,電影雖然賣得火熱,實際情況是,官方的周邊產品要預售一個月後才能發貨,且只有T恤、徽章、掛件、鑰匙扣、海報等屈指可數的幾個品類,與粉絲們所期盼的周邊產品出入極大,不僅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還令萬千粉絲們沮喪不已。與此同時,官方IP(原意為智慧財產權,這裡指的是電影創作)衍生品尚未上市,各種山寨品卻開始橫行氾濫,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
《哪吒》所面臨的窘境並非首次出現,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2015年的《捉妖記》,影片票房高達24億元人民幣,但當時大陸電影市場衍生品意識缺乏,從找工廠合作到設計開發,各個環節都遇到諸多困難,從而《捉妖記》的官方未能在衍生品市場占得先機,導致盜版猖獗。
藉助IP衍生品重溫感動
IP衍生品之所以可以如此賺錢,根本原因在於,各種IP衍生品上承載著優秀內容的印記,能夠時刻幫人重溫初見時的溫暖與感動。不僅如此,衍生品的影響範圍往往更遠,哪怕是一個並沒有看過迪士尼電影的鄉村孩童,也會因一款小熊維尼的文具而駐足停留,魂牽夢縈。哪吒與米老鼠的差距,就在於此。
傅一夫說,對大陸而言,IP衍生品雖然暫時缺位,卻也是一片藍海。近年來,消費者對優質IP的認知度日益提升,興趣化與泛娛樂化的產品正在成為內生需求。(記者/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