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2・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12・旺報-綜合報導
門檻低、打賞多 未成年直播成癮

家長主張應設年齡限制、實名註冊防範危害

「玩直播應該限制年齡嗎?」日前新出爐的一份《中國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建議,限制14歲以下兒童開直播、傳影片,僅允許在父母同意或陪伴情況下使用。引發不少家長的共鳴,紛紛一致主張「直播平台應從實名註冊這一關開始,防止未成年人做主播」。

近日在大陸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劇中的高三學生林妙妙也多次表達,「寧可犧牲學業也要做主播」的願望。事實上,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家庭,正面臨同樣的問題,當沉迷直播間的高三生嚷著:「她只不過是準備考中戲(中央戲劇學院),而我已經紅了!」、「我打算放棄高考,當主播一年可以掙好多錢。」試問身為家長情何以堪。

▲一名14歲少年正在進行「吃播」。(取自微博@河南衛視)
▲一名14歲少年正在進行「吃播」。(取自微博@河南衛視)

複習作業也開播

YY平台上一位自稱「05後」的女學生,共計在平台上發過3段影片,其中一段的主題「明天就考試啦複習ing」。影片中的她才剛在英文單字本上,作勢比畫兩下後,隨即停下來、用筆敲敲腦袋,或對著鏡頭嘟嘴眨眼。除拍攝學習狀態上傳影片外,甚至有小主播直接在影片裡,打出「一起逃課」的字樣。
據業界知情人士透露,在一些電競直播間,透過聲音、雖難以判斷主播的年齡,但未成年人擔任主播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正處在上學年紀的人,還沒有上大學,或是高中輟學後就走入職業電競俱樂部。有的俱樂部會請這些人去做直播,賺點外快。」一位小主播承認,目前已不上學,喜歡玩直播因為可多交幾個朋友。

直播無分級 良莠不齊

對此,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媒介與教育工委會常務副主任張海波剖析,10至14歲屬於「青春期前期」,與人交往、被人認可的需求極為突顯。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的朋友圈有限,再加上當主播的門檻較低、又可收到打賞;直播平台快速滿足青少年多方面的需求,甚至因而沉迷上癮。
張海波也提醒,家長千萬不可被子女透過直播獲得「打賞」,隨之而來的短期利益所蒙蔽。若發現子女觀看不良影片內容,應立即制止並動之以理,「未成年人過早參與直播,危害很明顯。目前網路直播內容良莠不齊,沒有任何分級,有些內容打擦邊球,甚至涉及低俗色情內容。」而近乎「不勞而獲」的打賞,也容易扭曲青少年的價值觀。

▲大陸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劇照。(取自豆瓣網)
▲大陸熱播的電視劇《少年派》劇照。(取自豆瓣網)

青少年闖成人江湖

對正值學習的關鍵階段,面臨青春期的未成年學生而言,直播是個酷炫新奇、充滿五光十色的成人「江湖」,吸引他們來趟「學業擺一旁」的直播之旅。基於未成年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均尚未成熟定型,在各界一片「網路直播放過孩子吧」的聲浪中,實則業者與雙親、子女三方都責無旁貸。
《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數據顯示,4.25億網路直播用戶中,青少年觀看直播的比例達45.2%。《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近日發起「玩直播應該限制年齡嗎?」的投票,在近70萬參與網友中,超過95%贊同「應該限制」,並有過半數認為開直播應以「18歲」為限,逾2成則投給應以「16歲」為限。
然而透過立法,禁止未成年人開直播,不僅違背基本法理、立法精神;更何況也有許多學者專家主張,需被限制應是「內容」而非「年齡」。直播平台本身為營利的商業機構,除全力引來用戶向主播打賞付費外,針對未成年人面對直播江湖一事,直播平台也應配合政策、輿論,強化內容分級,完善主播的入行門檻。
此外,時下青少年自幼即為網路「原住民」,直播則提供他們一個休閒娛樂,並可獲讚賞乃至打賞的管道。家庭、學校、社會應共同努力,一方面家長避免短視近利,耐心勸導子女莫沉迷直播,並提供理想的家庭、教育環境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子女也應認清本身以求學為重,追求自我學習、成長為上,才能出入直播而不染。

(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