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故事豐富,除了忠孝節義,還有兒女情長,是傳統戲曲和舞台劇演出的好題材,從古至今一演再演,觀眾百看不膩,中央大學中文系戲曲博士兆欣表示,「《水滸傳》裡的人物刻畫鮮明,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戲劇表現力強。」
兆欣表示,戲曲裡的《水滸傳》,有許多武戲特別經典,如〈武松打店〉,故事描述武松因為替兄長報仇而殺了嫂嫂,被發配孟州,路上投宿旅店,暗夜裡武松和店主孫二娘在漆黑的屋裡打鬥,差點遭到不測,整段武戲,分成四階段鋪陳,分別是搜店、交手、武松的預備,以及雙方在黑夜裡交手。
兆欣表示,其中丟刀刃的場面,有些劇組會以真刀上場,「這很考驗演員彼此的信賴感,還有表演技術,一個不小心,很可能會丟到孫二娘身上。」
兆欣表示,《水滸傳》裡有許多英雄好漢的故事,但也有如潘金蓮、閻惜嬌、潘巧雲、扈三娘等不同性格的女性故事,「像〈扈三娘〉就是經典的刀馬旦戲,演員必須又唱又打,展現英雌面貌。」
《蕩寇誌》的故事從水滸第72回演到第120回,身處梁山的好漢們渴望平反,安身立命,在宋江周折安排下,終獲朝廷招安,並投身軍旅,為朝廷討伐方臘之亂,梁山好漢在這場戰役中折損無數,倖存者最終卻遭朝廷賜死。
同時兼任導演與主演的吳興國表示,「故事裡的人為理想拚搏,對社會不滿及期待改變的心情,以及最終尋找歸宿的渴望,是每個時代人們的模樣。」在《蕩寇誌》裡,藉著文學改編、搖滾樂曲、街舞等元素的加入,吳興國說,「傳統京劇也在找現代的歸宿。」
(記者/李欣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