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1・旺報-專題報導

2019-09-21・旺報-專題報導
蝦紅是非多 專家揭祕破謠言

小龍蝦吃死屍腐肉愛汙水 全是掰的啦

「小龍蝦在髒汙環境長大」、「小龍蝦是蟲子」、「小龍蝦越髒越肥美」……。蝦毀!上網搜尋小龍蝦,除了消費與產業新聞,還有一大串關於小龍蝦的網路謠言。有鑒於蝦紅是非多,本報記者請教了台灣水產專家,揭開小龍蝦真面目。
在小龍蝦眾多網路謠言中,最驚悚的莫過於小龍蝦引進的故事,說是二次大戰期間的侵華日軍,為了處理南京大屠殺的屍體,引進吃腐肉的小龍蝦,所以小龍蝦等於是吃屍體長大的。這個謠言任誰聽了都覺得毛骨悚然。

6月30日晚,成都某外賣盒飯店邀請400餘名外賣小哥現場免費品嘗小龍蝦。(中新社)
6月30日晚,成都某外賣盒飯店邀請400餘名外賣小哥現場免費品嘗小龍蝦。(中新社)

淨水中長大 肉質才好

本報記者請教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陳瑤湖,他單刀直入指出,假如小龍蝦要吃南京大屠殺的死屍,「那不知道要多少隻才吃得完啊!」大陸小龍蝦最初確實是日本人引進的,大約是在1930年代,很難說是在日軍侵華之前還是之後。而且最初引進的數量非常少,才造成近親繁殖,使得今日大陸小龍蝦有普遍早熟、個頭不大的現象。
網路又有一說「小龍蝦越髒越肥美」,認為小龍蝦要在汙水環境繁殖生長,才會美味,而且越髒汙越肥美。陳瑤湖反駁說,「小龍蝦適應力好,但要有適當的成長環境,才能長得好。新鮮的肉與腐爛的肉讓牠挑選,牠一定會選吃新鮮肉。同樣道理,乾淨的水與骯髒的水讓牠選,牠會選乾淨的水。在乾淨環境長大,肉質也會較好,這跟過去台灣養殖吳郭魚是同樣道理。」
此外,網路傳說「小龍蝦是蟲子,不能吃」。陳瑤湖表示,假如要這麼認定的話,事實上所有的甲殼類都是蟲字旁,包括螃蟹。

大陸全民美食「小龍蝦」越養越精緻,崇明島業者甚至用豆漿餵養。 (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全民美食「小龍蝦」越養越精緻,崇明島業者甚至用豆漿餵養。(本報資料照片)

水中的昆蟲 蟹蝦同門

甲殼亞門(學名Crustacea)是由非常大的一組節肢動物門形成的,通常被當作是一個亞門,包括常見的物種例如螃蟹,蝦,龍蝦,淡水龍蝦,磷蝦等等。這些物種通過對非常不同的環境和方式的適應而極其相異,有人稱之為「水中的昆蟲」。還有學者認為昆蟲和蜈蚣是甲殼亞門內的動物。
因此得出結論,小龍蝦一點也不瞎,假如有小鮮肉讓牠選,牠當然捨老肉就鮮肉;有乾淨環境,就不會以垃圾場為家。假如認定小龍蝦是蟲子不敢吃,那麼你也要跟鮮美的大閘蟹掰掰了。(記者/王曉鈴)

吃小龍蝦一定要用手剝,圖為2018年1月23日,顧客在江蘇省盱眙縣一家飯店品嘗小龍蝦。 (新華社)
吃小龍蝦一定要用手剝,圖為2018年1月23日,顧客在江蘇省盱眙縣一家飯店品嘗小龍蝦。 (新華社)

旺報觀點-壞蟲變網紅 創驚人產值

從生態浩劫,到宵夜美食,再到助攻大陸夜經濟,小龍蝦在大陸扭轉「壞蟲」負面形象,成為令人垂涎的網紅,這就是小龍蝦的逆轉勝。
小龍蝦的傳奇已不只是吃,還創造出各種叫人「吃驚」的大數據。大陸龐大的市場,使得小龍蝦年年產量、消費破紀錄,光在去年在某一個平台上吃掉的小龍蝦數量,頭尾相連起來後,居然可以繞赤道近3圈。
尤有甚者,小龍蝦已經形成文化面,就以小龍蝦之都潛江為例,當地設有小龍蝦博物館,館內展示不外乎小龍蝦養殖與生態,但這裡又結合河北在地的楚文化。美國來的水產變成了在地文化,證實了華人飲食文化的包容性。
小龍蝦無形之中還成為社交方式,過去好友聚餐,大家只顧著低頭滑手機,對於同桌吃飯的朋友反而零互動。但現在相約吃小龍蝦的話,情況就不同了,剝小龍蝦不得不用手,即使戴上手套也油膩膩的,很難剝蝦同時滑手機,於是小龍蝦成為最好的社交食物,吃貨們食指大動的享受美食之外,重要的是享受一場真實的聚餐,就這一點,要謝謝小龍蝦了。(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