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旺報-綜合報導

2019-09-29・旺報-綜合報導
北京地底 藏著了不起的城

清代仍有紀錄 漢代磚室墓葬揭2千年路縣故城面

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出土的陶豆。(新華社資料照片)
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出土的陶豆。(新華社資料照片)

這座「老北京城」位於北京東部的潞城鎮古城村,它繁衍生息近2千年,到了清代仍有存在的紀錄,後因亂世,相關資料軼失。2016年北京要在通州建行政副中心,基於「考古先行」原則,北京市文物局先行探墈,意外發現1座漢代磚室墓葬,掀開路縣古城面紗。

出土一套算籌

文獻資料顯示,通州自西漢伊始就設置有路縣縣城,到清朝時,古城遺址尚存,名為古城莊;經過4年發掘,考古人員在這個區域發現1092座青磚砌築的墓葬,年代從戰國時期延續至明、清,尤以東漢時期居多,將通州的歷史從隋唐大運河時期提前到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
考古現場有2000多名考古人員和工人,分工完整,先由勘探人員用洛陽鏟搜尋地下的同時,發掘人員拿著小鏟子把文物從泥土中清理出來。
調查顯示,故城遺址近似正方形,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尺,城內發現相互疊壓的明清、遼金及漢代的道路遺存,以及城壕(護城河)、城外遺址區。
截至目前為止,路縣故城遺址及周邊已發現1座漢代城址(路縣故城),發掘戰國至明清時期墓葬4000多座,窯址165座、灰坑1096座、房址45座、水井155口、道路21條,以及金代塔基6座、1處明清時期的寺廟基址、明清時期的大運河故道1處等,出土銅、玉、瓷器等重要文物1萬餘件(套),還有6種農作物碳化後的種子,證明此處曾是生機勃勃的繁盛之地,因而被考古人員稱為「了不起的城」。最特別的是在出土的骨器中找到一套算籌(古代一種十進位計算工具。起源於商朝的占卜,占卜用現成的小木棍做計算,就是最早的算籌),分長、短兩種,每根籌棍兩端齊正,這是北京首次出土的算籌。

鐵路改道繞行

工作人員再現了當年的生活場景。(CFP)
工作人員再現了當年的生活場景。(CFP)

路縣故城考古第1個難題是找齊四面城牆,呈現故城完整輪廓。目前考古人員已確認4面城牆的位置,都還埋在地下,北牆長606公尺、東牆長589公尺、南牆長575公尺、西牆長555公尺,保存狀況較好。
以4面城牆的長度及方位,路縣故城的形狀是平面近似方形,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尺,城牆外環繞著城壕,河道走向與城牆基址走向基本平行,寬度約30公尺至50公尺;城外西側是大型生活區及手工業生產區,東北、東南、南部等為墓葬分布區。
為了保護路縣故城,北京唐鐵路、城際鐵路更改原本規畫的路線,將鑽進地下,從城底穿過;原計畫從正中心穿城而過的通胡路,也改道繞行。
北京市發改委日前透露,北京市將把保護及展示路縣故城考古現場,建考古工作站、遺址公園、博物館。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北至運潮減河南堤,南至規畫東古城街,西至通運東路(規畫中),東至景行路(規畫中),面積113公頃,其中保護範圍88公頃,其餘為周邊道路;目前一期綠化工程已完成。

(記者廖慧娟)

小靈通 路縣古城
路縣古城是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西漢時設立路縣縣城,王莽改為通路亭;東漢之後,改名為潞縣,因傍潞河(今潮白河)而得名,隸屬漁陽郡;西晉隸燕國,前燕、前秦、後燕隸屬燕郡;北魏以後隸屬漁陽郡。隋朝改隸幽州、涿郡,縣治遷至今天的北京通州區東八里故城村。明初,潞縣併入通州;清乾隆年間,通州舉人劉錫信曾調查潞縣故城遺址,撰寫的《潞縣故城考》記載當時的故城遺址東、西、北三面城牆都有殘存,南牆因接近當時的官道已被夷為平地,周長約4里(2公里),城垣殘存高度5尺(約1.66公尺)。(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