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電子支付市場相當成熟,隨著二維碼支付的普及,另一種支付方式刷臉支付也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但有消費者和商家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也發現,這一設備利用率較低,體驗也沒有二維碼支付好,還存在個人資訊洩露的風險。刷臉支付叫好不叫座,消費者和商家均擔心風險太大不願使用。
刷臉支付是一種以AI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可以便捷地進行身分認定。具有不可複製性,不需帶錢包、信用卡或手機,支付時只需要面對攝影鏡頭,整個交易過程十分便捷。但也因為不必有介質,人臉反而成為最簡易的密碼,有個資外洩的疑慮,因此使用率至今仍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針對刷臉支付,監管部門應該與時俱進,盡快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作為企業,在推廣刷臉支付技術的時候一定要換位思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問題,並證明自己採集的消費者的生物資訊等敏感資訊,是合法透明的,能夠切實保護消費者的生物資訊等敏感資訊的絕對安全。
顧客使用率普遍低
據中國之聲報導,北京的一家便利店,今年上半年安裝的刷臉支付設備,卻一直很少有人使用。便利店老闆稱,上半年大概4、5月的時候裝了這個設備,顧客都不太用,使用率不高。
經實際操作整個支付過程:使用支付寶刷臉支付時,系統會自動關聯支付寶帳號,第一次使用時,需用戶輸入手機號碼後4碼,下次在同一家商店使用,可直接完成支付。而使用微信刷臉支付時,每次都需輸入手機驗證碼才能完成支付。
一位消費者表示很少使用刷臉支付設備,「麻煩,不安全,人家直接一掃你的臉你就被支付出去了,所以你這個臉就天天走在路上,這不就是一個行走的密碼嗎?」另一位消費者說:「用過刷臉支付,但相比指紋來說,它面部的一個抓取會沒有技術門檻,所以感覺不是很安全。」
監管部門應完善法律
北京一家數據科技公司的總裁張迎輝說,刷臉支付相較於二維碼,優勢在於去掉了手機這一介質,但介質的缺失,也意味人臉資訊的洩露變得更容易,所以個人資訊的外洩,是人臉支付所面臨的比較大的風險。
張迎輝指出,刷臉支付的基本原理就是將終端硬體採集到的資訊與雲端所存儲的資訊比對,看資訊是否一致,然後解鎖完成人臉支付。如果雲端生物資料庫發生資訊洩露,那對帳戶的安全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劉俊海表示,刷臉支付由於技術創新經常領跑監管,所以監管者應與時俱進,自覺消除監管漏洞,用技術強化監管。監管者也應盡快出台相關法律規則和技術標準。關於(消費者)所處的位置、活動軌跡等,都應納入法制的監管軌道上來。有了精準的行政監管,有了自覺的企業社會責任,人臉識別帶來的安全隱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地控制。(記者/林永富)
小靈通 刷臉支付
是一種以AI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新型支付方式。可以快捷、精準、衛生地進行身分認定。具有不可複製性,即使做了整容手術,該技術也能從幾百項臉部特徵中找出「原來的你」。刷臉支付的過程非常簡單,只需要自己面對刷臉支付pos機螢幕上的攝影鏡頭,系統會自動將消費者面部資訊與個人帳戶互相關聯,整個交易過程十分便捷。無論之前任何支付方式,都需要有媒介,而刷臉支付無需介質,因為你的臉就是媒介。(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