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辰樓是大陸雲南省大理州彝族回族自治縣巍山古城的北門城樓,始建於明代洪武23年(西元1390年),2015年1月3日因火災,600年歷史的木質建築幾乎全被燒毀。當地進行重建並於隔年重新開放,但沒想到今年10月在北門上的牌匾從原本的「拱辰門」換成「巍山」,大陸網友認為有損壞文物之嫌,疑似違反大陸的《國家文物保護法》,引發廣泛質疑。
一位大陸網友在微博寫了一封公開信給雲南省省長阮成發,建議糾正拱辰樓「改名」問題,10月9日,巍山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公布《關於恢復拱辰樓「拱辰門」字樣設置的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表示將恢復「拱辰門」字樣。
爆爭議 巍山縣恢復原貌
《通報》稱,為做好拱辰樓修復重建後續工作,巍山縣文旅局於2019年9月實施了修復拱辰樓柱子及地仗等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由於想法不夠細膩、意見徵求面不夠廣泛,在採取意見建議不充分的情況下,將拱辰樓北面城門「拱辰門」字樣更換設置為「巍山」字樣,不過民眾認為此舉有破壞古蹟嫌疑,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熱議。巍山縣委、縣政府對此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巍山縣文旅局及時召開相關會議、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根據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決定原貌恢復拱辰樓北面城門「拱辰門」的字樣。
歷史記憶 不容輕易更改
不過巍山縣文化和旅遊局也透過微博澄清,因拱辰樓城門洞北面原設置的「拱辰門」字樣為1996年維修拱辰樓時設置,非文物本體,為進一步將巍山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旅遊資源,助力巍山經濟社會大發展,經縣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召開各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徵求會,才會有將拱辰樓城門洞北面原設置「拱辰門」位置更換為設置「巍山」字樣的想法,並報告給縣政府同意後才實施。
對此,大陸網友表示,文物價值不僅是物體本身,更是名稱含義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從某種意義上說,名稱承載了文物的靈魂,隨意修改名稱,不僅會削弱其自身的文物價值,更不利於文化內涵的傳承,發展旅遊資源值得肯定,但涉及文物,就不同一般案例,其時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意味著任何改動都要極其穩妥,輕易更改就會不小心遺失珍貴的歷史資源。
小靈通:拱辰樓及拱辰門
巍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詔國的發祥地和古都,拱辰樓位於雲南巍山縣城南詔鎮,始建於明朝,其為雲南省至今保存下來、年代最久遠的古城樓之一,是雲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15年1月3日凌晨,拱辰樓發生火災,拱辰樓城台基座以上木結構部分遭焚毀,2016年3月17日,拱辰樓完成修復工程,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拱辰門為拱辰樓北面城門。
(記者/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