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22・旺報-綜合報導
關井三年 老礦場變身牡丹花海

包衣廠就地改造 牡丹系列產品海外熱銷

大陸石圪節煤礦關井3年後,大陸山西潞安集團將原本的油田改為發展種植「油用牡丹」,原本任職於石圪節的職工也回歸,為牡丹產業注入新血,閒置了十來年的石圪節火鳳凰包衣廠經過就地改造,過去的煤海,如今開滿了油用牡丹。

近年來,大陸潞安集團油用牡丹種植規模增加到近30萬畝,地跨山西58個縣區,石圪節就是其中之一,育苗量16億株以上,占全大陸總量的一半,並成功出口美國、韓國等海外市場。

▲曾在石圪節的工友從轉崗到司馬礦工作。(新華社資料照片)
▲曾在石圪節的工友從轉崗到司馬礦工作。(新華社資料照片)

轉型之路幾經波折

曾任石圪節煤礦調度室主任的龐安橋說,大陸石圪節煤礦始建於1926年,是大陸在晉冀魯豫邊區接管的第一座煤礦,也是首批建成的6座現代化礦井之一,素以艱苦奮鬥、勤儉辦礦的精神聞名,不過歷經80多年開採,井下的資源消耗殆盡,剩下高灰、高硫、低熱值的下組煤,繼續開採只會虧損更多,3年前,在大陸煤炭去產能浪潮中,這座老礦成為首批關閉退出的礦井之一,職工全部分流轉崗。
曾任石圪節煤礦副總工程師的姚軍濤說,石圪節很早就有危機意識,了解到煤礦資源遲早會挖完,進入21世紀後,石圪節煤礦陸續開發了一些轉型項目,最多時成立了8家公司,但大部分都不成功,以瑞福萊醋業公司為例,石圪節煤礦當時請來「山西釀醋泰斗」顏景宗老先生,成為唯一入選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老陳醋品牌,但一年產量只有500噸,除了位於礦區的醋廠門市,幾乎沒有別的銷售渠道,由於市場意識不夠,質優價廉的老陳醋並沒有迎來好市場。

▲工人在河南廢棄的煤窯溝石煤礦礦山上種植綠色植物。(新華社資料照片)
▲工人在河南廢棄的煤窯溝石煤礦礦山上種植綠色植物。(新華社資料照片)

耐乾旱 成活率達98%

石圪節智華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馮國寶說,當時潞安集團出面,決定背水一戰,據統計,挖1噸煤就需破壞2.48噸的水源,不過種一畝牡丹,可以涵養168立方公尺的水源,油用牡丹耐乾旱、耐貧瘠、耐高寒,不需要換茬,能夠有效減緩土壤板結沙化,尤其是栽植時不用澆水,成活率達98%以上,特別適合乾旱缺水地區種植,油用牡丹籽的畝產油量是大豆的2倍多。
油用牡丹深加工項目負責人王強說,石圪節煤礦關井後,從石圪節分流來的職工為牡丹產業補充了新鮮血液,閒置了十來年的石圪節火鳳凰包衣廠經過就地改造,只用5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了油用牡丹深加工項目,原本2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投資預算,只花了1700多萬元。
近3年來,潞安集團油用牡丹種植規模增加到近30萬畝,地跨山西58個縣區,育苗量16億株以上,占全大陸產量的一半,產品從牡丹籽油延伸至牡丹營養粉、牡丹蛋白、保健食品、高端化妝品等,近年來牡丹系列產品的銷售渠道不斷擴大,並成功出口美國、韓國等海外市場。
馮國寶說,石圪節礦井關閉了,但艱苦奮鬥的精神還在,石圪節的故事就還未落幕只要努力,就會有新的生路。

▲農民在油用牡丹種植基地除草。(新華社資料照片)
▲農民在油用牡丹種植基地除草。(新華社資料照片)

(記者/林至柔)

小靈通 石圪節煤礦 

一座大陸已有80多年開採歷史的老礦,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上黨盆地北緣,原有職工2500多人,年產原煤80萬噸、精煤60萬噸,2016年關井,改發展其他產業。1990年被封為大陸全煤學習的榜樣,並率先在大陸老礦中建成現代化礦井和高產高效礦井,被評為「山西省文明單位」。主導產品包括9級冶煉洗精煤和14級混煤,產品銷曾至寶鋼、武鋼、首鋼、鞍鋼、邯鋼天津鐵廠等30多家工廠,曾被譽為「大陸煤礦一枝花」。(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