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3・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23・旺報-綜合報導
浙江蘭溪八仙臀印 竟是恐龍足跡

村民用水泥覆蓋「保護」 聽聞考古報告全傻了

浙江省蘭溪市梅江鎮群聲村八仙崗有個「八仙下棋」的景點,岩石上棋盤、8個據稱是八仙留下的「臀印」凹痕;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等學者卻發現這些凹洞是1億年前蜥腳類恐龍足跡,並已在知名國際期刊《歷史生物學》發表報告。

此事經過大陸媒體廣為報導,群聲村的村民卻傻了,因他們認為「神仙屁股印」因長期風吹日曬,慢慢有風化的趨勢,端午節前後已花7000多元人民幣雇人「維修保護」,由人工深鑿,邊緣連接處還用水泥砂漿灌注。村民聲稱的「弄一下,有點樣子,好看一點」,卻把1億年前的小恐龍留下的足印完全被掩蓋、破壞。

八仙崗約有20多個不同尺寸的恐龍足跡,最短22.7公分,最長82公分。(取自錢江晚報)
八仙崗約有20多個不同尺寸的恐龍足跡,最短22.7公分,最長82公分。(取自錢江晚報)

逾20凹洞最長82公分

傳說八仙崗本名紅石崗,某日八仙中的鐵拐李雲遊天下,看到此處紅石光潔,就在崗頂用拐杖畫出特大的棋盤,邀來曹國舅等人一起下象棋。因呂洞賓下棋時使詐,激怒鐵拐李,揮起拐杖要教訓呂洞賓,呂洞賓快速逃跑;因此變故,八仙各自離去,留下棋盤、八仙臀印、足印等凹洞。
這20多個小凹洞在邢立達與洛克利等古生物學者眼中,卻是一處難得的蜥腳類恐龍足跡化石,10月8日在北京公布此一發現,表示八仙崗大約有20多個不同尺寸的恐龍足跡,最短22.7公分,最長82公分,估算恐龍的體長從3.8公尺至14公尺不等。
洛克利表示,蘭溪的蜥腳類恐龍足跡為白堊紀中期,距今約1億年,均由兩部分組成,內部為真足跡,外部圍繞著沉積物的擠壓脊。真足跡上能觀察到清晰趾痕,尤其是後足的第I、II和III趾,非常強壯,能幫助恐龍更好地抓住地面。

「八仙下棋」景點巨大的凹洞足跡,推測是1億年前蜥腳類恐龍留下的。(取自中科院化石網)
「八仙下棋」景點巨大的凹洞足跡,推測是1億年前蜥腳類恐龍留下的。(取自中科院化石網)

八仙崗急封山修復

邢立達補充說,蜥腳類恐龍是迄今為止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脖子異乎尋常的長,可吃到其他恐龍吃不到的食物,因身軀過於沉重,演化出柱子般的四肢支撐身體,通常靠四肢行走。這個發現表明蘭溪八仙崗區域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活躍著大群的蜥腳類恐龍,是水草豐美的地區。
正當古生物學者思考如何制訂保護方略,讓這片罕見的足跡得到更妥善的保護,並發揮更大的科學與科普價值,沒想到村民已經先動手「修復」。浙江自然博物院博士金幸生實地勘察後表示,這些凹坑已經被石頭填上了,能不能修復很難說;目前當地已將整座山封閉保護,謝絕好奇者前來探訪,11月會請專家會勘再決定如何修復。(記者/廖慧娟)

有些凹洞甚至已被完全填平。(取自中科院化石網)
有些凹洞甚至已被完全填平。(取自中科院化石網)

 

「八仙醉酒」遺跡 判是3隻小恐龍

蘭溪群聲村「八仙下棋」處是恐龍足跡化石的論文發表後,有恐龍專家之稱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博士金幸生前往一探究竟,意外發現另一處傳說中的「八仙醉酒」遺跡也是恐龍足跡化石,且至少有3隻恐龍走過,因足印小,研判是恐龍幼體或體型較小的恐龍,再次證明1億年前的群聲村曾有相當數量和品種的恐龍生活。
經由群聲村民爆料而發現的小恐龍足跡化石是在馬鞍山頂,相傳「八仙醉酒」之地,留下數量眾多的「神仙酒杯」石坑及神仙坐騎的蹄印,如張果老的毛驢、鍾離權的麒麟(一說狻猊)、李鐵拐的老虎、呂洞賓與曹國舅的馬(一說為象)、何仙姑的鹿、韓湘子的牛、藍采和的獨角獸等。
據金幸生勘察,發現留在岩石上的數十個酒杯凹洞、筷痕與神獸足印,坑洞裡都有恐龍腳爪的痕跡,而且是成排出現,代表1個恐龍行走的過程;金幸生表示,這是浙江省首次發現最小食草恐龍足跡,非常珍貴,至於恐龍的數量與種類,尚待進一步探索比對。
除了山頂的「八仙醉酒」遺跡,馬鞍山分布著眾多類似的岩石,表面上,都發現很多類似的坑洞,都有恐龍腳爪的痕跡,如果證實都是恐龍足跡化石,代表此處曾是恐龍活躍地區。(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