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28・旺報-綜合報導
陸青自我重塑 燃文化星火燎原

具娛樂化、情緒化及商業化特質 易在年輕族群傳播

「太燃了!」已成為大陸年輕一代的流行語,除被用來形容中共建政70周年閱兵外,包括《樂隊的夏天》、《烈火英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視作品,也被視為「燃」文化的火種之一。專家學者認為,既反映出時下青年渴望「自我定義、自我重塑」的心態,亦存有娛樂化、情緒化,乃至商業化的特質。

▲電影「烈火英雄」海報。(取自豆瓣電影)
▲電影「烈火英雄」海報。(取自豆瓣電影)

就讀甘肅政法大學的大二生張遠指出,大陸方興未艾的「燃」文化,最早源自「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縮寫,動畫、漫畫、遊戲的總稱)圈子的次文化,無論身在何處,均心懷熱情的一種力量,「類似於動漫主人公走到絕境,忽然觸底反彈,燃起希望」。

不計功利全身心投入

95後、21歲的張遠,去年在B站(bilibili視頻彈幕網站的簡稱)結識擅長製作「默劇」動畫的馬文卿,兩人攜手打造的《小小英雄》,在B站一戰成名,每集平均播放量逾50萬次,最高播放量達144萬次;不僅拿下「原創互動類動畫」榜首,並成為ACG圈內的「封神之作」。張遠自覺這股「拚命幹上去」的「燃」已值了。
26歲的汪志豪曾在系上被當掉5科,下定決心考研後,每天一大早5點半就到校內圖書館排隊等開門、占座讀書,晚間近12點才回寢室,並將手機遊戲、追劇軟體全部卸載。靠著燃燒青春的態度、方式,汪志豪完成考研「逆襲」,「燃起來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中,提前做好規畫,不輕易更改目標。」
針對兩人不約而同提到,「燃」文化彰顯「超越功利取向,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飛認為,「燃」文化出自時代特徵,是年輕人思維、行為方式的一種映射。本質為年輕人對世界的認識、對現實理解基礎上的一種價值、行為取向;基於「群體認同感」,易於在年輕族群裡傳播、蔓延。

傳媒謹慎傳遞「燃」價值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曉程表示,「燃」文化的開端,可能是一種原生、自發、自然的青年情緒,經渲染、推動後,進而形成群體化的一些表現。某種程度上,固然能引導年輕人積極向上、光明正面,但他也不忘提醒:「它同時也存在娛樂化、情緒化,乃至商業化的特質」。

▲燃文化在大陸年輕人中蔓延,代表一種青春熱血、熱情踴躍的新文化。(取自新浪微博@就叫萌甜甜)
▲燃文化在大陸年輕人中蔓延,代表一種青春熱血、熱情踴躍的新文化。(取自新浪微博@就叫萌甜甜)

在劉曉程眼中,「燃」文化反映出當代青年不願被定義,尋求自我定義、自我重塑;「但這種定義和重塑,是不是我們主流文化所期待的那種重塑,依然需要保持一個理性的認知。」他建議,現階段先別急著為「燃」文化下定義,給予其發展空間,讓青年自行區分商業、主流語境,乃至次文化的「燃」有何異同。
由「燃」文化的風行一時,王雲飛也觀察到,年輕人喜歡新奇,無可厚非;並期盼透過表達,在一定語境中呈現出相對應的意義。他也語重心長地強調,大眾傳媒應尋找合適的用詞語境,傳遞「燃」文化背後的價值觀。
劉曉程亦呼籲,「去掉所謂『燃』文化的一些顯性表徵,真正看到『燃』背後應該激活的正能量。」應儘量回歸至公共討論、自然展示層面,「把『燃』變成一種日常」。

(記者/賴廷恆)

 

 

小靈通   燃文化

流行於大陸年輕人之間的新興次文化,2017年暑期騰訊視頻提出「好時光一起燃」主題,由此衍生出新型文化體。整體而言,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充滿陽光與熱血的狀態,以及主動進取、熱情踴躍、樂觀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義。(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