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旺報-綜合報導

2019-10-31・旺報-綜合報導
瀕危朱鷺報佳音 喜迎83位新員

浙江德清繁育基地 力助朱鷺回歸自然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濕地,港川縱橫、水網交錯。一座面積200畝的小島被綠色包裹,靜謐而美麗。這裡植被繁茂、湖水澄澈、魚蝦翻躍,豐腴的水草叢叢簇簇,是鳥類的天堂。這座小島被當地人稱為「朱䴉(台灣稱朱鷺)島」。

德清下渚湖朱䴉繁育基地,工作人員餵食朱鷺寶寶。(取自中新網)
德清下渚湖朱䴉繁育基地,工作人員餵食朱鷺寶寶。(取自中新網)

日前,從下渚湖的繁育基地傳來好消息:又有83隻朱鷺寶寶成功度過孵化季!育雛室的露台上,十幾隻朱鷺寶寶正在曬太陽。遠遠望去,牠們全身長滿灰色的絨毛,像落了一身灰似的,臉部呈黃色,還沒有成年時,紅面白羽的漂亮模樣。不同時間出生的寶寶被低矮的圍欄分隔開,有幾隻調皮的將長喙穿過柵欄,低叫幾聲,仿佛在向人們打招呼。

歷經26天 終於孵化

幼年期的朱鷺需要吃粉糊的食物。恰好到了寶寶開飯的時間,專門負責哺育雛鳥的飼養員許建強,拎來一個塑膠桶,青黑色的泥鰍擠在桶裡不停地翻動。許建強伸手將泥鰍一條條拎出來碾成漿,並往「泥鰍糊」裡拌上維生素、雞蛋液等,做成了寶寶的「營養餐」。

陜西一密林,覓食歸來的朱鷺餵食幼鳥。(新華社資料照片)
陜西一密林,覓食歸來的朱鷺餵食幼鳥。(新華社資料照片)
廣州長隆飛鳥樂園,幾隻朱鷺在休憩。(新華社資料照片)
廣州長隆飛鳥樂園,幾隻朱鷺在休憩。(新華社資料照片)

許建強一邊忙著為朱鷺做飯,一邊說,孵化育雛是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階段。「今年孵化季一下有83隻破殼,很耗費我們的心力。」厚厚的眼袋掛在許建強眼瞼下,他已經3個月沒有好好睡一個整覺了。
從今年3月17日開始,基地裡的朱鷺陸續產卵。為了減少外界環境的干擾,朱鷺產下的每一顆卵,都被飼養員小心翼翼地放進人工孵化器。許建強指了指對面房間,從白晝到黑夜,他必須每隔1個多小時去觀察一下孵化箱,確認溫度是否恆定在37.5℃,濕度有沒有保持在60%。在精確的控制和仔細觀察下,歷經26天的等待,寶寶才順利誕生。

一日吃6餐 耗逾7小時

出生24小時後,寶寶要住進溫度保持在30℃以上的育雛箱中,此時牠們也將享用一生中的第一餐。「給剛出生的寶寶餵食可是個細緻活。」許建強說,他每天凌晨5時就要到基地,先將一桶泥鰍一條條敲碎,再用榨汁機榨成細密的汁液,用吸管模仿成年朱鷺的長喙,一點點餵到嗷嗷待哺的朱鷺寶寶口中。牠們的進食可不止一日三餐這麼簡單,而是六餐!每天僅餵食就得花7個多小時。
餵完營養餐後,許建強隨手拿起一把刷子開始清掃消毒。餵食之前也總要先把墊在下面的紙換掉,以免引發疾病。同時,還要細緻觀察每只朱鷺毛色、體重變化,據此不斷調整食譜,慢慢過渡到餵食粉碎的小魚,再到完整的魚蝦、泥鰍等。
自2013年到基地工作,許建強已經歷7個孵化季,見證了200多隻朱鷺寶寶誕生。許建強笑說:「每天和朱鷺相處的時間比和人相處時間還長。現在只要看看朱鷺的眼神、眨眼頻次、走路姿態等,就能判斷牠們的健康狀態。」(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朱鷺

又名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曾經是分布非常廣泛的鳥種,歷史上大陸東北及日本、韓國、俄羅斯都有分布紀錄,但後來疑為滅絕。直到1981年,大陸科學考察,終於在陝西發現了僅存的7隻。據統計,全世界目前僅存3000多隻,而生態美、環境優的德清下渚湖就有406隻,約占全球種群數量的13%。
為了重建浙江野生種群,2008年,德清縣從陝西周至縣樓觀台引進5對配好對的夫妻,並與浙江大學合作在下渚湖開展易地保護和浙江種群重建專案,牠們成了德清朱種群家族的「祖宗」,在此定居繁衍後代。(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