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05・旺報-綜合報導
步步艱辛 45人守護5千米雪山

24小時監控林情 盒飯須用無人機送

45人守護著260平方公里的雪山,沒有一個是胖子,每天要在深山密林裡艱難跋涉,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重點林區林情24小時監控,無人機可以將盒飯送上山崖……工作中一切情況都可能發生,包括遇到黑熊。

上午剛過6點,金學武、和文鵬、和相強、龔志賢、和文星、和月全、和茂珍、殷建榮就相繼起床了,他們要例行巡察玉龍雪山。8名職工中,金學武是三大灣管護站站長、和文鵬是玉湖管護站站長、和相強是局資源保護科科長、龔志賢為局黨支部負責人、和文星、和月全、和茂珍是職工,殷建榮是駕駛員。

▲玉龍大隊的指戰員在玉龍雪山景區腹地進行山嶽救援演練。(中新社資料照片)
▲玉龍大隊的指戰員在玉龍雪山景區腹地進行山嶽救援演練。(中新社資料照片)

45人擠廢棄小賓館

從城裡一路往北爬山,車程近一小時,行走50多公里後,到達管護局所在地的玉龍縣甲子村雪花山莊。「玉龍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有25名職工及20名護林員,借用一座原名「雪華山莊」廢棄的小賓館辦公。一進門,就是大約20平方公尺的大堂,現在成了公共接待室,大堂正中有一個碩大的火盆,燃燒著木炭,令人感到暖和許多。
「人手嚴重不夠,而深山密林不安全因素多,所以巡邏會統一調集人員,少則三四人,多則七八人。」金學武說:「從執法角度說,至少兩人以上才符合規定。」一座面積廣袤為260平方公里的山脈,只有45個人看護,別的不說,光例行巡山就十分艱難。
「管護局編制職工只有25人,我們又聘了周圍山村20位農民作為巡護員,全部45人,保護區所承擔的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生態宣傳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等8項工作,我們局都參與,而且是主力軍。」管護局局長冷泉2016年從麗江市林業局調來任局長。他說,現在人們對玉龍雪山的保護意識更強,但仍面臨問題有待解決。

▲藍月谷是由玉龍雪山冰雪融化成河水,從雪山東麓的一條山谷而過形成。(取自玉龍雪山官網)
▲藍月谷是由玉龍雪山冰雪融化成河水,從雪山東麓的一條山谷而過形成。(取自玉龍雪山官網)

巡山工作 不斷鑽研

冷泉說的幾個大問題之一就是人手不足,且平均年齡超過40歲,文化程度明顯缺乏系統性。其次是現有職工從理念到素質亟待提升。「職工基本都是從林業系統轉過來的,以前的工作認知基本停留在護林防火和林政資源管理等,對於其他的認識就十分有限。」
1985年18歲參加林業工作,2012年調到管護局的龔志賢對職工現狀相當了解。「三年前,管護局上劃市里管轄後,我們的工作內容一下增加了好多項,新增了生物多樣性、地質災害監測調查等好幾項內容。」龔志賢感到僅憑以前的知識和經驗,已不能適應今天的工作,像生物多樣性監測、調查和保護,以前極少關注過,現在成為一項重要工作。比如蘭科植物,大的知道,再細分就不知道了,尾鳳蝶保護,以前根本不知道,後來通過來局裡從事科研的博士,才知道一些。
龔志賢認為,他們的工作許多方面要鑽研進去,都是博士研究的專業。「在巡山過程中,只要發現奇異的植物,都要駐足附身認真察看,用手機拍照,等專業人員過來,給他們看,請他們指導。對他們來說,要學的還很多,但他們相信只要有心,玉龍雪山就能保護得更好。

▲遊客在乘坐纜車準備遊覽玉龍雪山,試吸購買的小罐氧氣。(新華社資料照片)
▲遊客在乘坐纜車準備遊覽玉龍雪山,試吸購買的小罐氧氣。(新華社資料照片)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玉龍雪山

位於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是大陸最南的雪山,也是橫斷山脈的沙魯里山南段的名山。雪山山腰雲騰霧繞,遠望像一條銀白色的巨龍,因此得名。為納西族的神山和聚居地之一。雪山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13公里,共有十三峰,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公尺。2007年5月,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大陸5A級旅遊景區。(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