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25・旺報-綜合報導
人類最孤獨近親 尋找海南長臂猿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 終生不下樹研究難

成年雄性的海南長臂猿在霸王嶺國家級保護區的樹上活動。(新華社資料照片)
成年雄性的海南長臂猿在霸王嶺國家級保護區的樹上活動。(新華社資料照片)

比大熊貓(台稱貓熊)還珍稀的海南長臂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也被比喻為「人類最孤獨的近親」,現僅存於大陸海南霸王嶺內。在上世紀80年代僅剩7隻左右。在IUCN紅色名錄中,海南長臂猿瀕危程度為「極危」,比大熊貓高兩個等級。

近日,海南霸王嶺林業局聯合環保機構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一支42人的調查隊在霸王嶺保護區管理局內集結,就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展開調查。這支調查隊分三組,以昌江縣斧頭嶺為中心的7處駐點,並在周邊19個監聽點調查。

從鳴叫獲取蛛絲馬跡

擔任海南長臂猿監測隊員9年的李文永為當地調查小組組長。當天凌晨5時,李文永和4名隊員帶著乾糧向村後山中的監聽點「長石頭」攀爬,漆黑的雨林中,手電和頭燈照亮了腳下的路。由於長臂猿喜歡在日出前後開始鳴叫,隊員們需在清晨6時趕到監聽點。
看見猿群是統計的關鍵,但由於長臂猿每天處不同位置,直接看到猿群並非易事。通常要兩處監聽點對同一猿群叫聲標註方向,再根據方向交點,確定猿群位置。不聞猿聲,意味著看不到猿群,調查就無從著手。
清晨6時38分,終於在雨林深處見到了長臂猿群,在距調查隊員頭頂約20公尺高的樹冠層,一群同一家族的長臂猿正覓食。成年雄猿、雌猿分別呈黑色和金色,幼崽則面朝母體四肢緊扣在母猿腹前,隨母猿移動而移動。憑藉矯健的一雙長臂,在密林上空自由攀爬、盪躍。跳到哪裡,哪裡的樹林就嘩嘩作響。
調查隊員拿出照相機、望遠鏡拍攝和觀測長臂猿,用紙筆記下長臂猿鳴叫的起止時間、方位、距離、鳴叫種類、個體數量、監聽點坐標等數據。由於長臂猿慣於清晨鳴叫,越到中午,鳴叫越少,下午鳴叫更少。調查組一直跟監、記錄長臂猿直至中午下山。
這樣的調查一共持續了4天。李文永小組在調查的同時,其餘各組也在觀測、記錄長臂猿。各組調查數據在匯總梳理後上報給林業部門。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長臂猿監測隊員在林中觀察海南長臂猿。(新華社資料照片)
霸王嶺自然保護區長臂猿監測隊員在林中觀察海南長臂猿。(新華社資料照片)

長臂猿活動範圍擴大

霸王嶺林業局副局長陸雍泉表示,林業部門已保護海南長臂猿多年,當下仍面臨著經費和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由於長臂猿終生不下樹,難以近距離接觸和研究,加之社會知曉度低,海南本土也少有專家關注,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針對此次調查,嘉道理中國保育部門主管陳輩樂表示,「調查人員在一處新的山頭聽到了一隻獨猿鳴叫,說明長臂猿的活動範圍有所擴大。」調查隊發現了野豬、白鷳、松鼠等野生動物的痕跡,沒有發現偷獵、亂砍亂伐等人為活動,這表明霸王嶺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正在恢復,違法行為正在減少。

(記者/王曉鈴)

小靈通 海南長臂猿

目前僅存於大陸海南霸王嶺內,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終生不下樹,常在清晨鳴叫,通常由雄性發出清亮長音,雌性以顫音附和,繼而群體共鳴,如哨聲般響徹山谷,主要目的為宣示領地占有或交流情感。(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