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1・旺報-綜合報導

2019-12-01・旺報-綜合報導
你胖了呀! 陸粗腰地圖擴大中

近3成民眾腹型肥胖 且呈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特徵

大陸生活水平提高,卻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肥胖問題,就連年輕人也有一坨小肚腩。近日調查發現,大陸有近3成居民都是「大粗腰」,而且「粗腰地圖」呈現北方多南方少、西部多東部少的特徵。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院士研究團隊針對大陸超過44萬個成年人進行調查研究,採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於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抽取了大陸31個省、超過44萬例代表性的人群。研究估計,大陸18歲以上的居民中,有29.1%(2.778億)的人是大粗腰,其中男性占28.6%(1.40億),女性占29.6%(1.38億)。

遠離肥胖!浙江諸暨天馬實驗學校「胖子俱樂部」的學生鍛鍊身體。(新華社資料照片)
遠離肥胖!浙江諸暨天馬實驗學校「胖子俱樂部」的學生鍛鍊身體。(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5年12月1日,為圓生子夢,「巨胖」小夫妻攜手走上減肥路。(新華社)
2015年12月1日,為圓生子夢,「巨胖」小夫妻攜手走上減肥路。(新華社)
肥胖引起的相關疾病不容輕忽。圖為重慶胖哥躺在     檢測床上做心電圖檢查。  (新華社資料照片)
肥胖引起的相關疾病不容輕忽。圖為重慶胖哥躺在
檢測床上做心電圖檢查。 (新華社資料照片)

調查內臟脂肪沉積

參與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王增武說,肥胖調查最早可追溯到90年代,多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衡量標準。這次調查以腰圍為標準,可了解大陸範圍內人群內臟脂肪的沉積情況,研究將腹型肥胖定義為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5公分。調查發現,肥胖者(BMI>≧28中,87.9%都是腹型肥胖,BMI正常(18.5~23.9)甚至消瘦的人(BMI<18.5),腹型肥胖的比例也分別占7.9%和2.6%。

從地域上看,「大粗腰」的分布整體呈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的趨勢。東北、西南和東部地區的粗腰人群較多。中部、南部地區,特別是長江以南地區,相對較少。腹型肥胖率最高的天津(52.3%)是最低的海南(10.4%)的5倍多。

即使是相鄰地區,腹型肥胖率也有差異。比如新疆的腹型肥胖率(35.3%)比相鄰的西藏低10.9%。河北的腹型肥胖率(35.5%)比臨近的北京、天津分別低9.5%和16.8%。

陸肥胖人口冠全球

大陸肥胖總人口數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的數據顯示,1992至2015年,大陸的肥胖率從3%上升到了12%。研究顯示,吸菸、飲酒、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都與腹型肥胖顯著相關,55~64歲腹型肥胖率最高。

王增武說,天津、北京等腹型肥胖率高於周邊,可能是因為這些地區經濟更發達,人們的食物以精、細、肥、膩等類型居多,且大部分人從事腦力勞動,體力活動少,攝入的總熱量太多而消耗太少,這就直接導致了腹型肥胖。

此外,傳統的飲食觀念也成為腰粗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東北地區和西藏,冬季寒冷,以前人們為了保持體力,就會多吃肉類來積蓄熱量。如今,人們的身體活動越來越少,但飲食偏好延續至今,導致很多人的熱量儲備過高。

控制肥胖相關疾病

相比而言,同為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腹型肥胖僅在16%~25%之間,這與當地精緻少食的傳統飲食觀念有關,再加上氣候因素,人們被動出汗多,腰粗的較少。

「從1990年代開始,我國人口的肥胖率就以每10年增長1.5~2倍的趨勢迅速增長,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相關疾病帶來的負擔和損失將是巨大的。」王增武說,大陸正在實施「健康中國2030」的大戰略,其中就有與控制肥胖相關的合理膳食行動和全民健身行動。(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