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年度大展「千山共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震撼開幕。展覽匯聚11家博物館的珍貴文物,包括「小河公主」在內的70件。生活距今3500多年前的「小河公主」,歷經數千年長夢之後,容顏仍清晰可辨,深眼窩、高鼻梁、亞麻色眼睫毛,嘴角留有一抹神祕微笑,是名副其實的「千年美人」。
本次展覽匯聚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魯番博物館、木木美術館等11家博物館的共70件(組)珍貴文物,分「聯雪隱天山」、「影麗天山雪」、「明月出天山」三個章節,以新疆與絲綢之路歷史進程為線索依次呈現。
小河公主原是混血兒
頭戴白色圓帽,頸綴紅項鍊,身披白色毛織斗篷,即便沉睡數千年,來自新疆小河墓地的「小河公主」,容貌依然動人,嘴角的神祕微笑引人遐想。展覽中,最耀眼的展品莫過於「小河公主」,她出土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是小河墓地11號墓主人。生活於距今3500多年前,歷經數千年長夢之後,容顏仍然清晰可辨。
直到現在,「小河公主」身上有諸多待解的謎團,引起不少觀眾好奇,從外貌看,似乎是「混血兒」。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慧團隊通過DNA檢測證實,她的確是東西方混雜的血統,其東方血統占到71%左右。
在「小河公主」身旁,一同而來的還有她的船棺、男根立木、女陰木槳,以及來自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千年黃沙。資料顯示,出土時,「小河公主」全身塗抹乳白色漿狀物,可見西元前1500年左右,乳酪已傳至此地。另外,「小河公主」身上所掛麻黃枝,也是研究中國中醫藥學、外科手術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距離「小河公主」不遠,另一耀眼的展品為營盤男子服飾,出自營盤墓地15號墓。專家推測,墓主人可能是當時西域城邦之一的墨山國的貴族。且看他華貴的衣著:頭枕雞鳴枕,身披紅地對人獸樹紋袍,足穿絹面貼金氈襪。尤其特別的裝扮是他頭戴麻質面具,表面塗白,用硬物劃出眼、唇線,墨線勾勒眉眼和鬍鬚,戴上之後好似瞑目入睡。
新疆深受中原影響已久
展廳內,出土自吐魯番的托盞侍女圖帶有典型的唐代特色。這幅圖是屏風畫《弈棋圖》中的一部分,繪在對弈者的身後。侍女髮束平髻,紮兩個十字紅頭繩,闊眉,額間描花鈿,身著圓領藍印花袍,腰間繫黑帶,足穿絲幫麻底鞋。只見她雙手托茶盞,小心翼翼地為對弈的主人進茶。
屏風畫是中國古代置放室內的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始於西周、春秋之際,漢唐時代盛行不衰。吐魯番墓葬出土的屏風畫說明當時新疆社會生活、居家布局都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即使墓葬之中也仿效中原方式,將屏風畫繪入墓葬之中以表現家居場景。
(記者/李鋅銅)
小靈通 小河公主
1934年5月,瑞典考古學者貝格曼率隊在羅布泊開展考古調查時,發現了小河墓地,並見到了一具保存較為完好的女性遺體,她有著「漂亮的鷹勾鼻、微張的薄嘴唇和微露的牙齒,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永恆的微笑」,被命名為「微笑公主」。因當時條件所限,貝格曼等只帶走200件文物,「微笑公主」繼續沉睡沙海。
2003年至2005年期間,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小河墓地進行正式考古發掘。當初被貝格曼譽為「微笑公主」的遺體,已被拖離至墓葬之外,難以辨認。不過,小河墓地11號墓的墓主人,是與貝格曼描述的模樣相似的美女,這就是如今在北大展出的「小河公主」。(李鋅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