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旺報-綜合報導

2019-12-06・旺報-綜合報導
陸網路自製紀錄片 來勢洶洶

官方推進、形式多元 貼近廣大民眾

網路自製紀錄片逐漸成為大陸主流文化的重要傳播陣地,《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9》指出,紀錄片題材與製作越來越活潑,朝多元化發展,觀眾年齡層降低,2018年大陸紀錄片的生產總值已高達64.45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82.871億元,其中,網路紀錄片盈利模式更加多元,產值日益增加。

經過近10年的發展,大陸紀錄片產業已形成以電視台為主力,以新媒體為重要支撐的產業格局,「紀實+」、「品牌+」、「產品+」等3方面,有效挖掘紀錄片商業價值。

▲大陸網路自製紀錄片崛起,盈利模式趨向多元。(CFP)
▲大陸網路自製紀錄片崛起,盈利模式趨向多元。(CFP)

用戶求知欲增加

而促使紀錄片發展的原因,包括大陸官方2013年公布業界俗稱「加強版限娛令」的《關於做好2014年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編排和備案工作的通知》,規定紀錄片在各大電視台的播出比例、播放時段;其次,新媒體平台開始關注紀錄片受眾蘊藏的商業價值;其三,用戶對知識越來越強烈,蘊含高濃度知識、深層次內容的紀錄片價值逐漸被用戶挖掘等,驅動整個紀錄片產業蓬勃向上發展。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和《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熱播,大陸眾多影音平台開始依照互聯網傳播邏輯自製紀錄片。且為了因應網友碎片化、行動化的觀看模式,網路紀錄片具有「節奏明快、資訊密集、娛樂性強、重視視聽體驗」等特色,在互動性、整合性、易分享、可遷移性等方面和傳統紀錄片有明顯區分,甚至出現出現時長更短,每支5至10分鐘「微紀錄片」。

▲《三日為期》全片沒劇本,以觀察者的視角,展現最真實的百姓生活。(取自豆瓣網)
▲《三日為期》全片沒劇本,以觀察者的視角,展現最真實的百姓生活。(取自豆瓣網)

觸達下沉用戶與青年

互聯網與紀錄片結合,讓紀錄片形態得以拓展,各大影音平台紛紛採取「泛紀錄化」製作策略,將紀錄片與其他類型,如綜藝、真人秀、訪談和旅行節目相結合。例如B站(嗶哩嗶哩彈幕網)出品的《歷史那些事》將真實歷史故事與說唱、劇場、漫畫等形式相結合,讓紀實節目更加貼近廣大受眾。
由於網路紀錄片的創作不受限,吸引許多年輕製作人加入;他們透過網路紀錄片探索世界,並力求個性化呈現,給紀錄片行業帶來生機。
目前網路紀錄片的數量仍少於傳統紀錄片,但傳播效果、觀眾回饋差不了多少,資源和資金投入逐年增加;透過互聯網、影音平台的傳播力,網路紀錄片更多地觸達下沉用戶和年輕人,目前觀眾年齡約35歲以下,不乏95後乃至00後,產業形態呈現由2B轉向2C趨勢,用戶將成為主要消費群體,他們也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

(記者/廖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