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IME》雜誌日前循例評選2019年度10部最佳電影,其中,《痛苦與榮耀》、《愛爾蘭人》、《從前,有個好萊塢》(陸譯《好萊塢往事》)、《鋒迴路轉》(陸譯《利刃出鞘》)以及《你是我的朋友》(陸譯《鄰里美好的一天》)等5片都有大陸資金投入,凸顯大陸影視資本「出海」、深入好萊塢的新趨勢。
大陸經濟改革開放至今,秉持的概念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大陸影視產業也不例外,近年積極與好萊塢合作,學習電影製作經驗、取得發行管道,又以萬達集團最為積極,數年前已開始併購好萊塢及歐洲的電影公司、發行商、連鎖院線。
從製片前期就介入
相較於萬達的霸氣,多數大陸影視公司及資本熱錢是以投入單一電影拍攝資金的方式介入,先從沒有話語權的「沉默投資人」開始做起,逐漸增加影響力,漸進為可以加入部分大陸演員、主創團隊的合作夥伴。
現在大陸業者挾著雄厚的資本、全球第2大票房市場實力,投入海外電影的方式更具有前瞻性,標的由好萊塢拓展至歐陸,例如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大獎肯定的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投資的新趨勢更是從電影專案創作前期就介入。
提早拿上映「入場券」
例如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備受矚目的電影《愛爾蘭人》為例,香港寰亞電影公司看過劇本後,即在2016年8月購買該片在大陸的發行權;騰訊影業投資的《你是我的朋友》是大陸與美國合拍片,騰訊也是從專案開發前期就參與。
業者表示,早期介入,雖然投入的資本會少一點,等量的資金提前投入,可以得到電影更多股份,且能更及時部署電影在大陸上映的事宜,某部分來說也是進入大陸市場的「入場券」,縮短大陸市場與全球播映的時間差,甚至可以同步上映。
不過,在電影籌拍過程就投入,面對的不確定因素及風險也更大,例如劇本很好但拍出的成品並不理想,或是成品賣不出去,都會帶來相當大的虧損。(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