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旺報-專題報導

2019-12-21・旺報-專題報導
陸文創惠台 西進熱潮曇花一現

陸方提供展示平台 兩岸冷對抗 交流熱轉淡

編者按

大陸國台辦日前宣布《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當中第19條與台灣的文創、藝文工作者,參與文創園區建設營運、文創賽事、展演展示活動相關。本專題聚焦於北京、上海、台北,文創IP發展、競合的「三城記」,同時也觀察「26條措施」對兩岸文創互動交流的影響。

大陸國台辦繼去年2月發布「惠台31條措施」後,11月初又發布「26條措施」,其中第19條與台灣的文創、藝文工作者,參與文創園區建設營運、文創賽事、展演展示活動相關。發布之初,兩岸文創界的互動交流確實變多,但短暫熱絡之後,似有「趨於轉淡」之勢。

關於第19條的條文,根據大陸國台辦的解讀,台灣部分機構、單位和個人已通過適當方式,參與到文藝展演、展覽活動中,陸方願「提供展示平台」,「提高台灣機構、單位和個人在大陸的知曉度」。

9月11日晚,「九龍江杯」群眾文藝展演舞蹈專場推選活動,在福建省漳州市舉行。(中新社)
9月11日晚,「九龍江杯」群眾文藝展演舞蹈專場推選活動,在福建省漳州市舉行。(中新社)

台胞參與 陸開方便門

兩岸資深藝術節策展人李立亨認為,文化展演在大陸並不僅僅被視為藝文活動,主責單位尚包括宣傳部門。「只要涉及宣傳,許多問題就變得可大可小。透過第19條的措施,等於把台胞參與文化展演策劃執行、文創園區經營,打開大門,提供方便」。

李立亨表示,台灣文創界也應進一步思考:是否已有營運文創園區、打造藝文IP,既大型、有經驗,且做出成績的隊伍?拿到這張「通行證」後,「我們組建團隊的速度是否會加快呢?」

另一方面,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秘書長黃傳進則指出,「26條措施」公布後,一時之間,包括「走得比較早」的福建,尤其廈門等地對台「招商力度很大」。但因眼下兩岸政治大環境並沒有改變,之後「趨於轉淡」自然可想而知;但對台灣文創界而言,「不能落地,永遠在空中飄盪」,恐怕才是癥結所在。

下沉市場 文創商機大

此外,兩岸知名文旅專家徐中孟也提到,「26條措施」中的第5條「台資企業可投資主題公園,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建設」;台資企業在這方面擁有具體先發優勢、文化優勢及成本優勢三大優勢,以文旅基礎建設的角度來看,除北上廣深外,二至四級下沉市場的主題公園,存在海量的市場發展空間,關於提供內容、設備及經營管理團隊等方面,「台灣文創界應該很有機會」。(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