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旺報

2019-12-27・旺報
文豪蘇軾才藝多 列治水名人

杭州任官疏通西湖築「蘇堤」 創造馳名美景

大陸水利部日前公布第一批12位「歷史治水名人」,其中最讓網友熱議的是蘇軾,好奇這位宋代大詩人居然還會治水,甚至貢獻到可以登上「名人」榜?其實,蘇軾不僅是文學家、藝術家,還是政治家、醫學家,任官時也在不少地方留下建設政績,例如興修杭州水利工程、疏通西湖,讓西湖具有更大的蓄水面積,挖出的泥土在湖中築起「蘇堤」,也創造馳名中外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四川眉山市的蘇軾雕像。(中新社)
▲四川眉山市的蘇軾雕像。(中新社)

據了解,首批歷史治水名人推選工作是根據《新時代水利精神宣傳貫徹工作方案》安排,由大陸水利部組織,經過資料整理、研究分析、網路投票、專家審核等,於12月6日公布第一批12位「歷史治水名人」,分別是大禹、孫叔敖、西門豹、李冰、王景、馬臻、姜師度、蘇軾、郭守敬、潘季馴、林則徐、李儀祉,其中蘇軾在網路上引起最高的討論度。

用淤泥在湖中築堤

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不僅是才華橫溢,也是一位傑出的治水家,他曾在杭州、湖州、揚州等多地任官,西元1077年,黃河潰堤,洪水包圍徐州城,當時擔任徐州知州的蘇軾領導軍民抵禦洪水,增築城牆、修建黃河水岸。

西元1089年,蘇軾任杭州太守期間主持修繕六井,解決杭州居民用水問題,同時,率領軍民大力疏通西湖;面對挖出來堆積如山的淤泥如何處置,蘇軾想出一個兩全之策,用湖草、淤泥在湖中築起一道長堤,南起南屏山,北至棲霞嶺,上建跨虹、東浦、壓堤、望山、鎖瀾、映波六橋,溝通里湖和外湖,從此南北往來便利,人們再也不必繞湖而行,後人稱之為「蘇堤」。

撰寫多本水利著述

蘇軾在水利工程上的成就不勝枚舉,除積極參與治水實踐之外,還撰寫水利著述《熙寧防河錄》、《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錢塘六井記》等。

大禹相傳生於西元前2000多年,「大禹治水」被譽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據《尚書.堯典》記載,禹所在的年代發生了大規模的大洪水,鯀(禹之父)治理洪水,歷時9年未能成功,禹子承父業,吸取了父親治水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改堵為疏、因勢利導的治水策略,前後歷時13年,終於治水成功。幾千年來,大禹治水一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精神圖騰之一,對世界也有廣泛影響。

(記者/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