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1・旺報-綜合報導

2020-01-11・旺報-綜合報導
想學古代小知識 看古裝劇就「了」

從遣詞用字、職位、道具 揭露古人生活樣貌

雖然官方「限古令」嚴格,但大陸2019年還是播出不少古裝劇,捧出肖戰、王一博等數位流量明星,張若昀、朱亞文等80後中生代,也憑《慶餘年》、《大明風華》等劇,在兩岸人氣上升。除了捧演員之外,網友也發現這些爆款古裝劇的台詞融入古代文學與生活細節,紛紛在社群平台大推。

這些有趣的古代知識,從遣詞用字到古人的吃食都有。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為例,有許多用錯的字句上熱搜,包括「款(招)待不周」、「年紀(近)不惑」、「滿城(朝)文武」、「五十萬兩餘」(五十餘萬兩)、「手上的掌上明珠」(掌上明珠)、「聽過一些耳聞」(聽過一些傳聞或只用耳聞)等。

大陸電視劇《東宮》提及的「金錯刀」,是女主角自刎時用的刀名。 (取自豆瓣網)
大陸電視劇《東宮》提及的「金錯刀」,是女主角自刎時用的刀名。(取自豆瓣網)

「金錯刀」有4種意思

該劇台詞雖有不少錯誤,但也藏著一些北宋年間的生活軌跡。例如趙麗穎飾演的女主角盛明蘭,曾吩咐丫鬟:「給我一鏇錯認水就好。」「鏇」指的是古代溫酒的器具,「錯認水」則是唐宋年間婺州(現今浙江金華)釀造,現已失傳的一種色澤清純如泉,味甘而醇厚的名酒,酒精度低,頗適合閨中女子飲用。
以虐戀收服女粉絲的《東宮》及《鶴唳華亭》都曾提及「金錯刀」一詞,指的卻是兩種不同的東西,網友一頭霧水。「金錯刀」在文獻上有4種說法。第1種是指實體佩刀,但在刀柄或刀身上鑲了金絲,也就是《東宮》女主角自刎時用的刀名。

第2種是指西漢時,王莽時鑄造的錢幣,以黃金錯鏤其文(用黃金在錢幣上塗飾雕刻),所以又稱為「錯刀」,後來泛指錢財;第3種是漢代文人修治簡牘的必備工具之一的書刀;而在《鶴唳華亭》中,應該是指男主角蕭定權自創的書法文體。

大陸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皇太孫大婚,太監宣讀冊封詔書時有「於戲」一詞,讀音不是「魚戲」,而是「嗚呼」。(截圖自優酷)
大陸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皇太孫大婚,太監宣讀冊封詔書時有「於戲」一詞,讀音不是「魚戲」,而是「嗚呼」。(截圖自優酷)

劇中穿插真實人事物

不過,文獻記載,「金錯刀」的文體,其實是五代十國中南唐的末代君王李煜(李後主)所創,但兩者字體不一樣,劇中的蕭定權學的是宋徽宗的瘦金體,而《宣和畫譜》記載的李煜字體:「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

雖然這些改編網文IP而來的古裝劇,都不是歷史正劇,劇情與史實有許多不同,但部分設定仍摻雜真實存在過的人事物。舉例來說,《長安十二時辰》裡有個職位叫「不良人」,據《唐五代語言詞典》所述,指的是唐代官府徵用有惡跡者充任偵緝逮捕的小吏,是一群有案底的人,但不是重刑犯,男主角雷佳音飾演的「不良帥」張小敬就是管理人。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中,有一幕是皇太孫大婚,太監宣讀冊封詔書時有「於戲」一詞,網友有些疑惑。這是個感嘆詞,出自《禮記.大學》,讀音不是「魚戲」,而是「嗚呼」。

大陸電視劇《慶餘年》中的二皇子吃火鍋,讓網友熱烈討論。(截圖自新浪微博@影視圈劇探)
大陸電視劇《慶餘年》中的二皇子吃火鍋,讓網友熱烈討論。(截圖自新浪微博@影視圈劇探)

發現乾隆愛吃鍋

古裝劇的美食向來是網友關注的焦點,最近《慶餘年》第1季剛播畢,劇中二皇子暫時成為最大贏家,不過,最近被各地大雪冷到的大陸網友們,看的不是二皇子的權謀,而是歪樓討論他在祈年殿夜宴前吃火鍋先墊肚子的戲。
觀察仔細的網友,表示沒有湯底火鍋料的清湯鍋裡,有菠菜和大白菜,鍋邊有盤牛肉只有2片。另外,網友也對他只沾類似醬油調味料有微詞,質疑:「為啥不蘸芝麻醬?」
這番對於火鍋的討論也勾出《延禧攻略》中的乾隆皇帝嗜吃火鍋的歷史。最近北京故宮博物院為迎接紫禁城600周年慶,與騰訊合作推出5集紀錄片《故宮賀歲》,曝光清朝皇帝過年的御膳菜單,其中,乾隆皇帝的一日三餐中,就有很多「熱鍋」,燉滷的菜之外,就是火鍋;《清代檔案史料叢編》記載,乾隆四十四年8月16日到9月16日,他就吃了27種火鍋,共計60多次。
而在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他在乾清宮舉辦1次530桌的宮廷火鍋宴,「每桌熱鍋兩個」;其中有雞鴨火鍋、什錦火鍋、野意火鍋(野味火鍋)、全羊火鍋、黃羊片火鍋等,搭配鹿肉、豬肉、羊肉、豆腐、各種菜蔬等食材。而在《延禧攻略》中,乾隆與令妃吃飯時,也曾出現火鍋,可見乾隆皇帝真的是「火鍋達人」。(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