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3・旺報-綜合報導

2020-01-23・旺報-綜合報導
京皇城兄弟 瀋陽故宮氣勢恢宏

又稱「盛京皇宮」 收藏明、清歷史藝術精品

在大陸提起故宮,大多數人會想到北京氣勢恢宏的明清皇家宮殿,而在遼寧瀋陽,也有一座「故宮」,是清代遷都北京前的宮殿,又稱「盛京皇宮」,與北京故宮並稱為大陸現存兩大宮殿建築群,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早在1920年瀋陽故宮就被闢為博物館並開放參觀,2019年10月,隨著大清門東側的太廟完成修繕並開放展覽,瀋陽故宮現已100%對公眾開放,是一座收藏著明、清歷史與藝術精品的大陸國家一級博物館,吸引著海內外民眾前往「朝聖」。

2019年11月15日,民眾在瀋陽故宮大政殿前參觀遊覽。(中新社)
2019年11月15日,民眾在瀋陽故宮大政殿前參觀遊覽。(中新社)

歷經三個皇帝建造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說,瀋陽故宮於1625年始建,至1783年基本建成,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共歷時158年,占地面積超6萬平方公尺,共有古建築114座、房間500餘間,建築結構分為東、中、西三路。

李聲能表示,東路為努爾哈赤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為皇帝舉行大型慶典和集會時使用,也是皇帝與八旗諸王和大臣議政之處;中路又稱皇太極皇宮,由「前朝」和「后寢」組成,「前朝」即皇帝處理政務、接見使臣及舉辦慶典之處。乾隆時期分兩次修建,1748年在中路兩側建成東、西二所,東所為皇帝東巡時皇太后居住之地,西所為帝后行宮。

2019年9月2日,民眾在瀋陽故宮參觀明清山水作品。(新華社)
2019年9月2日,民眾在瀋陽故宮參觀明清山水作品。(新華社)

李聲能說,瀋陽故宮雖為分期建造,但最終形成主次地位分明、區分嚴謹、整體構圖統一的建築,皇太極即位後打造中路,東路改為禮儀大典之用,而乾隆帝建造的行宮雖然造型和裝飾接近北京故宮,但仍保持盛京皇宮早期建築風格。

建築具鮮明滿族文化

李聲能表示,作為清代早期皇宮,瀋陽故宮建築具有鮮明的滿族文化特點,與北京故宮「宮低殿高」的建築格局截然相反,瀋陽故宮為「宮高殿低」的形制,由於滿族人早期主要在山區生活,形成高處建房的習慣,可以躲避野獸、防範敵人,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沿襲了這一習慣,由於瀋陽是平原城,故夯土築台,將寢宮建於高台之上。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取自新浪微博@瀋陽故宮博物館)
皇太極御用鹿角椅。(取自新浪微博@瀋陽故宮博物館)

邀觀眾評選 青睞「鹿角椅」

清代時期,康熙、乾隆、嘉慶、道光4位皇帝東巡拜謁祖陵期間,都會在大陸「瀋陽故宮」駐蹕,大量皇室用品和宮中珍藏被運至瀋陽,使瀋陽故宮成為清代皇家文物收藏寶庫。

2019年瀋陽故宮博物館精選100件館藏文物展出,邀請大陸民眾在微信平台投票評選「瀋陽故宮百姓最喜愛的三件文物」,經過幾個月的評選,由皇太極御用鹿角椅、清金漆九龍「紫氣東來」匾、清乾隆掐絲琺瑯端脫穎而出。

清乾隆掐絲琺瑯端。(取自新浪微博@段晨VENUS)
清乾隆掐絲琺瑯端。(取自新浪微博@段晨VENUS)

1914年,民國北洋政府建立「內務部古物陳列所」,瀋陽故宮收藏的11萬餘件皇家珍寶被運往北京,隨後,歷經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文管會等單位多次調撥和數十年持續不斷的文物徵集、社會捐贈,瀋陽故宮形成獨具特色的館藏系列,現藏文物10.5萬件,種類豐富,尤以清代宮廷用品、清代官窯瓷器、明清書畫藝術品見長,其中一級文物達206件。

鹿角椅相傳由皇太極所獵之鹿製成,後經乾隆帝修飾並雕以御制詩文,堪稱瀋陽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紫氣東來」匾額,由清宮內務府製造、乾隆皇帝親筆御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匾外框有浮雕金漆雲龍紋飾、9條龍首採用圓雕工藝,匾心為洋藍色,中間鑲有銅製乾隆帝御筆行書「紫氣東來」四字。

「掐絲琺瑯端」是古代傳說中的瑞獸,麒麟只有一隻角,這對乾隆掐絲琺瑯端,頭部稍向上仰,兩排整齊的牙齒間調皮地伸著舌頭,臉部、頸部、足爪等處為鎏金,獨角和身體為豆綠色琺瑯釉地,因造型生動可愛受到觀眾歡迎。(記者/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