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Array

2018-05-02・Array
陸水下育林人 種百萬珊瑚花開海南

致力造海底雨林 曾數度與死神擦身而過

大陸「水下育林人」陳宏在海南沿海種珊瑚,希望回復原有的生態系統。(取自新浪微博@三亞日報)
大陸「水下育林人」陳宏在海南沿海種珊瑚,希望回復原有的生態系統。(取自新浪微博@三亞日報)

珊瑚礁退化是全球共通問題,大陸民間組織「海南省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的所長陳宏,有鑑於曾被科學家譽為「海底熱帶雨林」的海南珊瑚生態被近海汙染嚴重破壞,珊瑚礁白化,面積大量減少,2003年開始當起「水下育林人」,在海南沿海「種珊瑚」,希望回復原有的生態系統。

美麗多彩的海底珊瑚被譽為海底「熱帶雨林」,不僅是潛水者眼中的奇景,更是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海南近海及三沙海域,有大片珊瑚礁分布,當地人稱為「海石花」,當地漁民世代都習慣從海裡揀珊瑚石蓋房子或圍牆,現在三亞的西島還保留不少珊瑚老屋,具有歷史及藝術價值。

保護技術已領先全球

因人類破壞和海洋環境的變遷等原因,海南的珊瑚礁在1980年代大面積白化、消失,嚴重威脅當地海洋生態。1987年10月,當時才22歲的陳宏,趁著在浙江工作的空檔,到海南三亞玩,沒想到「一見鍾情」,就此留了下來,在大陸中科院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工作,研究珍珠貝的同時,逐漸從事珊瑚觀察與培育實驗。
當時海南的珊瑚礁繁茂的盛況,是三亞鹿回頭半島退潮時,一腳踩下去到處都是珊瑚礁;但因近岸汙染、人類的捕撈等原因,海南近岸珊瑚礁面積大量減少。
為研究、復育珊瑚,陳宏2003年成立海南南海熱帶海洋研究所,進行系統研究。他表示,復育珊瑚得先了解珊瑚致病和死亡原因,珊瑚群落各自的演化規律,再逐步掌握規模化珊瑚礁修復保護技術。陳宏和團隊已克服難題,先在海底建立苗床、把珊瑚苗分解成小塊,按照一定方法分別綁在苗床上,讓珊瑚自行成長。
陳宏及團隊已在北至海南陵水,南到西沙群島的範圍內,種了16萬多株新培育的珊瑚,有些已成魚類、貝類、藻類的新家園,創下大陸繁殖且成活數量最多的珊瑚繁殖與移植的紀錄,建立大陸最大的珊瑚科研與培育基地,也填補國際珊瑚研究的多項空白,部分成果更領先全球。

陳宏及團隊種了16萬多株新培育的珊瑚,創下大陸繁殖且成活數量最多的珊瑚繁殖與移植的紀錄。
陳宏及團隊種了16萬多株新培育的珊瑚,創下大陸繁殖且成活數量最多的珊瑚繁殖與移植的紀錄。

陸重視珊瑚復育研究

復育珊瑚的過程中,陳宏常遇到難關。他表示,研究所是非營利性民間機構,主要收入是科研專案申請,連續虧損20年,付不出高薪,只有4個當地人願意拿2000多元人民幣的月薪陪他種瑚珊。
由於官方越來越重視珊瑚研究保護事業,海南更在2016年發布《海南省珊瑚礁和硨磲保護規定》,並成立重大科技專項支援珊瑚修復研究,陳宏的「百萬珊瑚計畫」也被納入,讓他得以繼續做「水下育林人」。
水下種珊瑚,因天候、洋流難測,陳宏曾數度與死神擦身而過。有一次是他在鳳凰島投放人工礁石時,繫著上噸重礁石的繩子一度勒住他的脖子,他費力用潛水刀割斷繩子,才逃過一劫;也曾在水下12公尺處,潛水衣意外漏氣,他在3分鐘內緊急卸掉鉛塊,馬上升到水面,夥伴把他撈到船上才倖免於難。

(記者/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