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6・旺報-綜合報導

2020-02-06・旺報-綜合報導
陸探測儀升空 地震氣象即時Online

未來致力建成在軌運行80顆衛星的全球網路組織

大陸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日前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並成功步入軌道,該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天津大學博士李峰輝創業團隊自主研製,可自地球0至6公里大氣層及1至8公里電離層進行探測工作,為全球氣象預報及地震預報提供重要數據服務。李峰輝說,未來將致力於建成在軌運行80顆衛星的全球網路組織,形成即時氣象的全球大氣層、電離層探測載荷,服務於全球地震預報及氣象預報。

GNSS掩星探測載荷可為氣象預報提供即時數據。(中新社資料照片)
GNSS掩星探測載荷可為氣象預報提供即時數據。(中新社資料照片)

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它可以連續探測到0至6公里大氣層大氣的折射率、溫濕壓以及1至8公里電離層的電子含量和電子密度,這將為地球表面大氣層及電離層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對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地震預報等具有重要價值。

大陸首例成功升空

目前國際上已經將GNSS掩星探測載荷應用於地震預報、天氣探測等領域研究,此次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的成功發射,在大陸屬第一例,李峰輝介紹,他和團隊歷時數年研製的這款GNSS掩星探測載荷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據悉,GNSS掩星探測載荷重量小於一公斤,在軌壽命大於3年,該項技術在大陸內領先同業水平,同時具有高時空分辨率,可以同時完成地球多區域探測,完成從大氣層到電離層的連續探測。

▲可同時完成地球多區域探測,達成全球地震短臨預報,圖為重慶市小學地震防災演練。(新華社資料照片)
▲可同時完成地球多區域探測,達成全球地震短臨預報,圖為重慶市小學地震防災演練。(新華社資料照片)

可搭載不同類型衛星

GNSS掩星探測載荷可以搭載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並在軌收集海量的掩星訊號,李峰輝表示,透過商業化的運作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極提高了掩星探測系統的效率,GNSS掩星探測載荷此次發射入軌,將在軌採集測試掩星數據,為完成全球網路連結工作奠定基礎。
李峰輝表示,未來他與團隊將致力於完成建造在軌道上運行的80顆衛星的全球網路組織,打破歐美先進國家技術壟斷,輔助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形成實時的全球大氣層、電離層探測載荷,服務於全球地震短臨預報及氣象預報,為國家提供實時性優於20分鐘(最小值)的氣象預報訊息及地震短臨預報訊息,增強大陸相關領域的科技實力。

(記者/林至柔)

小靈通

GNSS

GNSS是覆蓋全球的自主地利空間定位的衛星系統,允許小巧的電子接收器確定它的所在位置(經度、緯度和高度),並且經由衛星廣播沿著視線方向傳送的時間訊號精確到10公尺的範圍內。截至2019年,只有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共由24顆衛星組成)、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和大陸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覆蓋全球。(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