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2・旺報-綜合報導

2020-02-12・旺報-綜合報導
瘟神來串門 「朕」拒客、隔離保平安

孔子探病也隔窗 宋朝照顧最用心

近期社會因為肺炎疫情,實施隔離,在古代也不例外,據記載,《論語》第六章:「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探望時,隔著窗戶,因為伯牛不想傳染別人,主動把自己隔離在一間小屋裡;乾隆皇帝也曾拒絕接見感染過天花的王公大臣;康熙聽取御史的建議,在京城四郊各劃出一個村莊,讓感染者集中居住;蔣中正曾推廣「新生活運動」,強令戲院廢止公共手巾、教導民眾學會排隊和整潔,並要求理髮廳店員戴口罩,但由於當時民眾缺乏衛生觀念,成效並不大。

對於照顧病患,各個朝代中屬宋朝最用心,圖為示意圖。(取自微信公眾號老衲侃春秋)
對於照顧病患,各個朝代中屬宋朝最用心,圖為示意圖。(取自微信公眾號老衲侃春秋)

我們都熟知古代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瘟疫頻發,據《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記載,古代因疫情而隔離的例子不勝枚舉,乾隆曾下令「如果哪個王公不確定是否出過天花,別來見朕」;五代十國的後唐時期,湖北隨州與河南鄧州瘟疫,許多人重度感染,為了避免傳染,患者躲進房間,房門緊閉,只在窗戶上開一個洞,讓親屬傳遞飯菜和便桶。

清朝將天花者集中管理

到了清朝,京城常鬧天花,順治帝和康熙帝都下過嚴令:「凡民間出痘者,移之四十里外,防傳染也。」官府強行將那些正在得天花的人隔離在北京城外四十里遠的地方,以免傳染。

不過,在瘟疫隔離這方面做得最盡心的朝代應屬宋朝,瘟疫當前,所有人都應該享有保護和醫治的權利,順治驅逐潛在的感染者、乾隆拒絕接見感染過天花的王公大臣等,做法都非常自私,只考慮自己的安全,不顧患者的死活,真正合乎人道的做法,應該是動用國家資源,將感染者安全隔離和悉心救治。北宋後期開始,各個州府都設有「居養院」和「安濟坊」,是官辦的慈善機構,平常用來救助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孤苦無依的老人和棄兒,瘟疫暴發時,則被用來隔離感染者。

蔣中正夫婦(右三、四)倡導新生活運動,帶頭吃素食。(取自新浪微博@土車阿里)
蔣中正夫婦(右三、四)倡導新生活運動,帶頭吃素食。(取自新浪微博@土車阿里)

民國初期力改陋習

民國時期,西方科學和醫療觀念傳入中國,當時一些有識之士積極宣導衛生觀念,也被報社報導、官方也強行推廣,但因當時政權混亂,戰火不斷,大陸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統一政府,各個政權各自為政,無法有效遏制瘟疫的傳播,民眾對衛生宣傳和現代醫療仍非常陌生。

1934年蔣中正曾推廣「新生活運動」,強令戲院廢止公共手巾,教導民眾學會排隊和衛生觀念,但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1936年,北京《益世報》刊登《衛生與口罩》一文,對理髮廳大加批判,當時政府規定「理髮廳店員需戴口罩」,但實際情況卻是「各匠人戴口罩,十有九位都把口罩戴在了『下巴』上」,政府積極宣導觀念,民眾卻仍我行我素,可見,延續幾千年的陋習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但是,相較起來,民國時期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比起古代中國還是進步了許多。(記者/林至柔)

小靈通 新生活運動

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華民國政府推出的國民教育運動,蔣中正為主要提倡者,提倡紀律、品德、秩序、整潔等,一再教導人們「禮義廉恥」重要思想為主,使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最後因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而最終暫停辦理,無疾而終。1960年後,新生活運動在台灣延續的推廣,被稱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