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旺報-綜合報導

2020-06-22・旺報-綜合報導
「冷鏈運輸」藏危機 恐助病毒傳播

冷凍食材為溫床 加工廠、海鮮市場成集散地

北半球6月進入炎熱夏季,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逐漸「銷聲匿跡」時,疫情卻突現反彈。日前,北京海鮮市場頻傳確診案例,多國肉類加工廠也曝出員工感染事件。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行業幾乎離不開「冷鏈運輸」,而病毒恰好喜歡低溫環境。因此有分析指出,海鮮市場這類環境,或許是一個巨大的病毒「中轉集散地」。

北京疾控部門最新公布的「新發地市場環境採樣」結果顯示,海產、豆製售賣區域「陽性樣本」較多,環境汙染較重;此外,在北京出現病例的一周後,天津出現了一個單獨的新增本土病例,患者沒有北京出行史,自5月30日後一直從事洗碗工作,期間偶爾負責清洗冷凍海鮮食材。

6月16日,北京藍天救援隊隊員在岳各莊批發市場展開消毒作業。 (新華社)
6月16日,北京藍天救援隊隊員在岳各莊批發市場展開消毒作業。
(新華社)

員工染疫聚集感染

幾乎在同一時間,境外的海產品行業和肉類加工廠也曝出多起員工集體感染新冠病毒事件。美國有多家海產品工廠近期出現大量工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事件:阿拉斯加布里斯托爾灣區的3名海產品工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俄勒岡州一家海產品公司也出現疫情,120多名員工病毒檢測呈陽性。
巧合的是,去年年底武漢暴發疫情時,華南海鮮市場也出現大量確診病例。另外,有法國醫生重新檢測去年患者的核酸樣本時發現,有一例沒有大陸旅行史的患者樣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這位患者被認為可能是法國的「零號病人」,而他的身分是個魚販。
當前,學界普遍認為,魚類幾乎不可能成為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中間宿主。依照此前流行病學專家的說法,被汙染的海產品或肉食品透過冷鏈運輸到市場造成傳播,或者來自疫區的感染者造成了傳播。分析這些發生聚集性疫情的環境,幾乎都離不開「冷鏈運輸」,而低溫,恰恰是新冠病毒喜歡的環境。
另一方面,疫情在農貿市場和肉類加工廠出現聚集性感染,和其本身的工作環境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美國肉類加工廠和一些食品廠已成為病毒的溫床。這是因為流水作業程序讓工人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為保證疫情期間正常加工能力,工人只能帶病上崗。

外防輸入也要盯住貨

同樣的,在農貿市場內工作的商戶也面臨著類似問題,即工作人員的手接觸到被汙染的產品,再擦鼻子揉眼睛,就會被感染,市場內密集的人流更加速疫情的傳播。
針對新發地的疫情,最近科學家們分析了多種可能的傳播路徑:病毒潛伏在進口的冷凍食品當中,由於被冷凍沒有發生進化;病毒是在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陰暗潮濕的環境裡潛伏下來,沒有被消毒、滅菌,在一定時間內突然暴露感染人,導致進化速度變慢,等等。
與此同時,「外防輸入」不僅要守住人,還要盯住貨。針對近期北京市發生的聚集性感染,海關總署已部署全國海關對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或地區的生鮮冷鏈產品,比如海鮮產品、肉類、冷凍蔬菜或低溫運輸工業品等進口商品開展新冠病毒風險監測。
此外,自6月17日起,大陸海關還暫停德國一家豬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業的產品輸陸。儘管目前還未有直接透過食用食物感染的證據,但大陸疾控中心方面已建議,為了降低可能風險,民眾盡量不要接觸生魚生肉。病毒軌跡還撲朔迷離,但防控必須備萬全之策。

(記者/張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