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旺報-綜合報導

2020-07-22・旺報-綜合報導
陸刊三峽三問科普 保證大壩安全

荊江段重點防洪 可禦百年一遇洪水不分洪

長江三峽大壩自2003年投運後,其安全性及防洪能力一直受外界熱議。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及多名專家在近日刊登「三峽三問」的科普文章,當中指出,防洪功能最主要在荊江河段,即便百年一遇的洪水都可抵擋;且三峽大壩在此次汛情共攔洪約140億立方公尺,讓多地免於洪害;安全部分,也有超過1.2萬支監測儀在監控壩體狀況,安全無虞。

7月20日,荊江大堤防洪閘建成後首次關閘防洪。 (取自微博@湖北日報)
7月20日,荊江大堤防洪閘建成後首次關閘防洪。
(取自微博@湖北日報)

長江在歷史上發生多次洪災,依損害程度被分為「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和「萬年一遇」;而在三峽大壩建成前,扮演疏洪角色的荊江大堤平均每10年就會潰堤一次,也因此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

交替洩洪為正常程序

7月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通過三峽大壩。(新華社)
7月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通過三峽大壩。
(新華社)

近日常被拿來與此次洪災作為對比的「1998年大洪災」,就發生百萬官兵死守荊江大堤的血淚故事;後來的三峽大壩為了抵禦這類極端的洪水,提出相當高的設計規格,並聯合周圍水庫作為調度,據稱能抵禦「百年一遇」的洪水不分洪。
三峽集團總工程師張曙光解釋,三峽大壩的主要3個功能為攔洪、削峰與錯峰,3者會交替進行,才能抓住有利時機、騰出應對下次洪水的庫流量;近日看到三峽大壩不斷交替洩洪,實則是正常程序,每次的洩洪量也經過調配;傳言稱「三峽洩洪破壞力是天然洪水的25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說法。

1.2萬支監測儀器 全天監控

截至19日,三峽大壩在這次汛情中累計防洪運用達5次,攔洪總量約140億立方公尺。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測算,三峽水庫此次單獨運用降低城陵磯水位0.2公尺,通過長江上游水工程聯合調度,降低城陵磯水位0.8公尺,讓下游的洞庭湖、鄱陽湖與荊江等地控制在安全範圍內,極大減輕防洪壓力。
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負責人也出面為大壩安全性背書,他稱,大壩不如外界想像的脆弱,早在1994年起,三峽工程就開始安裝安全監測儀器,截至今年6月已達1.2萬支,對其建築結構與外界變因有全天候的監控,安全無虞。

(記者蔡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