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隨子女遷徒的「老漂族」由於出現社交行為阻礙和融入困難,普遍存在著精神抑鬱等心理疾病,大陸學者專家認為,建構異地養老的社會支持體系,已到十分緊迫的地步。
據陸媒日前報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處在流動、分離和聚合的巨大變動中,隨著遷徙人口的定居化和家庭化,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作為「從屬人口」被捲入遷徙大潮中。城市老漂族不斷壯大,是中國人口城市化水準不斷提高的結果,這也帶有城鄉二元結構和戶籍區隔的特點,同時反映出中國家庭養老模式的合理性和隔代教育的現實性。
很多「老漂族」由於出現社交行為阻礙和融入困難,產生精神抑鬱等心理疾病,有資料顯示,在老年群體患憂鬱症的人群中,以隨遷老人居多。對他們來說,離開家鄉的最大風險是與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社會交往及熟人、熟地等社會支援系統脫離。
「我心安處是故鄉」,北京學者苗豔梅表示,對於隨遷老人來說,在他鄉最怕的是心不安的感覺,所以,培養社區歸屬感變的很重要,除可以讓他們住得安心、開心;另一方面,對可能留下來養老的人則是越早融入問題就越少。
所以,除老人要學著讓自己快樂起來,子女也要給隨遷老人足夠的關愛,同時政府需做好非獨生子女的外地戶籍隨遷老人與遷入地城市社會福利、醫保報銷等方面的制度銜接。並要立足未來,健全社區養老照護體系,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讓「老漂族將他鄉作故鄉」的目標。(記者孫曜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