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3・Array

2018-05-23・Array
陸高學歷求職難 深造逃避就業

企業不願意聘任 認為碩博士生眼高手低

「既然收入不理想,不如再念個博士!」時近畢業季,大陸青年學子多認為薪資不理想,並且企業也不願意聘任高學歷族群,認為「學歷高、實踐差」,即認為碩博士族群的工作態度眼高手低,導致高材生求職屢屢碰壁,在有感找工作大不易的情況下,大多選擇不離開學校,再攻讀碩博士學位,以逃避就業。

據陸媒報導,包含大學生、碩博士生在內,大陸的社會新鮮人甫投入職場的薪水,大多不如預期,而高學歷族群的工作更是難找;來自北京的陳潔(化名),本著對藝術的喜愛,從大學起專攻文藝美學領域,一路念到博士,之後又在中國傳媒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今年剛過30歲的她,有感已沒有學位可再繼續深造,開始求職,但想要找到一份符合期望的工作,宛如「不可能的任務」。

畢業後即迎來就業問題。圖為陝西舉辦的醫療機構招聘會,學生在招聘會上排隊等待入場。(新華社資料照片)
畢業後即迎來就業問題。圖為陝西舉辦的醫療機構招聘會,學生在招聘會上排隊等待入場。(新華社資料照片)

聘用人才首選海歸

陳潔坦言,一直留在北京就學,即是希望能在北京的大學獲得教職、研究工作,「現在如果讓我去做行政工作,從年齡到專業,我都沒有優勢」,言下之意即她無意投入行政類工作;對於社會批評博士生求職眼高手低,陳潔也承認,不過她依舊不願向現實妥協,爭取留在博士後研究的職位,直說:「現在我博士後都不敢出站,就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不過,陳潔的狀況並非個案,即便是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的文科博士,也難以在北京找到大學教職;北京某知名大學人事部門透露,聘用人才首選「海歸族」,即擁有海外博士文憑的歸國人才。就算北大、北京清華的文科博士,也幾乎難有機會留在北京的高校任教;相形之下,廣州、深圳或南方一些其他城市,逐漸成為京滬兩地文科博士牟取教職的首選。

另一名擁有美國博士文憑的羅嚴,專長為材料化學,自美返國後,在某知名化工企業擔任高級研發工程師,年薪30萬人民幣,「我感覺職位和我學的東西沒有太大相關性,自身價值無法實現,所以還是辭職了」,他說。

談起辭職的理由,羅嚴說:「高校自由,海歸博士評為副教授後,社會地位也比較高」,幸運的他已獲得大學教職,並從事科研工作,校方還有提供安家費。

唯學歷時代已經過去

對於高學歷族群求職狀況,向陽生涯規劃創始人洪向陽認為,對用人單位來說,有價值的並不僅是學歷、學位,而是求職者能幫單位解決多少問題,創造多少價值,而求職者也必須意識到,雇傭關係的本質就是商業價值的交換,唯學歷時代已經過去,部分學生以求學逃避就業,期待高學歷能輕鬆換來高薪,在求學的期間不重視累積工作經驗,都可能影響進入職場後的個人發展。

求職者在河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上查看招聘信息。(新華社資料照片)
求職者在河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上查看招聘信息。(新華社資料照片)

陸3成青年有意創業 專家:風險大

大陸今年將有820多萬名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在職涯規畫上,近3成大學生有意創業,期盼能從事自主性高的工作,但教育專家認為,不少畢業生投入創業,態度衝動,缺乏規畫,且不瞭解市場,一畢業便投入創業,不只風險大,失敗率極高。

《人民日報》近期調查大陸大學生求職方向,其中選擇創業的人數最多,占28.8%,在調查中占比最多,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日前發布《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近9成大學生考慮過創業。四川大學畢業生張源說,在校期間,曾多次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並獲獎,但在2015年畢業後,張源並沒有投入創業。

近來,西安掀起了青年創業熱。圖為西安「木有話說」工坊的創始人李龍在進行木製品打磨。(新華社資料照片
近來,西安掀起了青年創業熱。圖為西安「木有話說」工坊的創始人李龍在進行木製品打磨。(新華社資料照片

張源說,社會資源的缺乏、不了解市場,仍是他創業路上的「絆腳石」,於是他選擇先到一家諮詢公司工作,累積社會經驗的同時,也藉機看看自己的創業項目是否符合市場需求。歷經兩年時間,張源在2017年6月開始創業,創業項目不只獲得投資,還拿到天津市落戶資格和企業免稅優惠。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不少畢業生衝動創業,在缺乏相應的社會資源,風險太高,成功率低。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則指出,大學生畢業後,進入社會時間短,也不了解市場,建議最好先就業觀察市場、聚集資源,從而為創業積累經驗和能力。

(記者/李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