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旺報-綜合報導

2018-06-01・旺報-綜合報導
良渚、陶寺、石峁 孕育古國文明

三大遺址發現巨型水壩、軍事城牆、墓葬

經過10多年的研究,大陸「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已實證中華文明有5000年,這是研究團隊從許多遺址考古得到的最新研究成果,高級墓葬、宮殿與軍事城牆,都顯示5000年前古國文明就已存在。

位於浙江北部的良渚遺址是例證之一。探源工程負責人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巍表示,良渚遺址約修建於5000年前,為了防止山洪侵害,修建了一個長3.5公里、寬度10多公尺的巨型水壩。

良渚古城遺址北城牆。(取自央視網)
良渚古城遺址北城牆。(取自央視網)

工程浩大非部落人力

之後,城中心修建了一個大型土台,土方量約200多萬立方公尺,以草包泥的方式從他處運來修建。高台上還有一座面積最廣達900平方公尺的大型建築。圍繞高台的是面積約300萬平方公尺的大型城址,外有城牆。最新研究發現,內城外還有一個更大規模的城址。

由於城址建在沼澤上,需要從別的地方運來大量石塊作基礎,再運來黃土修建。研究團隊初步估算,總工程量是1200萬立方公尺,如果動用1萬個勞動力修建,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王巍說,「能組織人力進行大規模工程,若只是一個部落或聯盟是不可想像的。」

陶寺遺址發現中國最早的宮城。(取自中新網)
陶寺遺址發現中國最早的宮城。(取自中新網)

研究團隊還發現,良渚遺址每個墓裡有上百件隨葬品,尤其是和宗教相關、製作精良的玉琮與玉璧,以及精緻的武器——玉鉞,有的短柄鉞甚至上下還有玉質裝飾,顯然是軍事指揮權力的象徵。
王巍說,「這是一個階級分化相當嚴重的社會,是產生了王權的社會,所以我們認為,以此為代表,長江下游地區在距今5000年已經進入了古國文明的階段。」

社會階級分化明顯

另一個例證在中原地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分別發現了面積在280萬至400萬平方公尺的巨型城址。王巍說,「這些城址內社會分化嚴重,高等級建築周圍有高圍牆,軍事防禦色彩濃厚。」
研究團隊又發現,這一時期墓葬反映的階級分化非常明顯,小墓一無所有,但大型墓葬隨葬品上百件,不僅製作精美,有的更表明了等級身份。
王巍舉例,陶寺的大型墓葬都有陶鼓、石磬、龍盤,尤其是直徑約60公分的龍盤,每個大墓有一件。還有象徵等級身份、軍事指揮權力的鉞,沿牆擺放一排,表明權力構成相當嚴密,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等級制度。
王巍說,「綜合上述,我們認為在距今5000年前後,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包括西遼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比較快的區域,已率先進入文明階段。」(記者/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