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城市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到大陸的前進方向。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今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齊跨進「兆元俱樂部」,這是大陸四大一線城市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首次集體跨越兆元(人民幣,下同)大關。
「領頭羊」上海上半年GDP超過1.5兆元,這也是上海半年GDP首次突破1.5兆元大關。北京以1.4兆緊隨其後,深圳和廣州分別以1.1兆元和1.07兆元位居第三、第四。在2017年上半年,深圳、廣州GDP分別為9709億元和9891億元。
一線城市新階段
在巨大的經濟體量之上,四大城市同樣跑出不錯的經濟成長速度。其中,深圳以8%的增速領跑,上海、北京、廣州依次為6.9%、6.8%、6.2%,而同期大陸整體經濟增速為6.8%。以增速最快的深圳為例,拉動經濟成長的三大需求持續發力,投資、進出口、消費增速分別為22%、10.5%、8.4%。
看產業結構,第三產業(服務業)無一例外成為經濟成長的支柱。上半年,上海第三產業成長7.4%,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2%。北京市第三產業成長則為7.2%。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分析,從經濟體量看,這是一線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發達國家的經驗顯示,不少大型城市跨越中等收入階段後會快速邁向大型經濟體。經濟的聚集一方面帶來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也會催生更多創新、轉型和引領型產業的發展。目前不錯的經濟增速,則是城市創新活力的體現。
公共服務要求高
另外,綜合各地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北上廣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3萬元左右。 其中,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2612元位列第一,北京、深圳分別為3萬1079元、2萬9799元。廣州區分更細,城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萬1540元和1萬3972元,增速均高於同期GDP成長水準。
專家認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地工資薪金水準、產業結構密切相關。在一線城市,勞動力成本高,也更有能力支付較高的勞動成本。在消費方面,大城市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更充分,居民消費能力相對較強。不過,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對城市公共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