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旺報-綜合報導

2018-10-18・旺報-綜合報導
中希合作 共同保育延慶恐龍腳印

首度完成大型保育工程 辨識出185個足跡化石

北京延慶2011年發現多個恐龍足跡化石後,16日首度完成大規模保育工程。研究團隊透過該工程,辨識出原本不易發現的足跡,最終確認共有185個化石。

延慶的恐龍化石距今已有1.5億年,其中包含蜥腳類、中小型蜥腳類、大型與小型獸腳類和小型鳥腳類等類型的恐龍足跡。2011年首度發現時,是北京地區首次出現恐龍化石,也創下全球首都圈首次發掘恐龍化石的紀錄。

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內的恐龍足跡化石。(新華社資料照片)
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內的恐龍足跡化石。(新華社資料照片)

防風化試劑固化岩石

延慶地處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帶,當地岩石容易受到風化,因此自2011年以來,當局進行一系列化石保育措施,如更改當地部分路段,或在冬天使用氈布覆蓋化石所在坡面,減少人為與氣候因素對其產生傷害。

不過,延慶初步的保育政策只能維持化石現狀,仍需要完整的保育工程才能延長其壽命。對此,園方邀請希臘列斯伏斯世界地質公園的保育專家,並與來自北京的中國地質大學張建平教授團隊合作,去年10月下旬正式啟動石第一階段化石保育工作。

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育與建設科長曾光格指出,希臘專家於第一階段工作中,利用3天時間,在3個恐龍足跡與周邊岩石上塗抹特殊的防風化試劑,經過一個冬天的觀測後,確實使得化石與岩石固化並更加細緻。

來自希臘的保育專家在清理準備敷水泥的岩縫。(新華社資料照片)
來自希臘的保育專家在清理準備敷水泥的岩縫。(新華社資料照片)

矽化木也將列入保育

第二階段工作於今年5月啟動,主要針對1號點中的170多個足跡化石進行大規模維護,經過一個夏天的雨季考驗後,保育狀況良好。近日工程延續自第二階段,針對此前未完成維護的化石繼續塗抹化學試劑,並在工程進行中,辨識出不少先前未發現的足跡,將化石總數量增至185個。

曾光格表示,山坡上方先前仍有部分尚未處理過的「幻跡」,也就是一些不太清楚的足跡,透過這次保育工作後變得十分清楚,未來氣候狀況好的話,站在山腳下就能清楚看到山頂的恐龍化石,這是此次保育工作最直觀的效果。

下一階段將繼續與希臘列斯伏斯木化石森林世界地質公園合作,對新挖掘出的矽化木(遠古樹木的遺骸化石)進行保育。

維護恐龍足跡 為化石打針上藥

北京延慶世界地質公園面積達620.38平方公里,包括千家店、龍慶峽、古崖居、八達嶺4個園區,2013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千家店園區園於2011年7月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後劃分6個化石集中點。其中,以1號點數目最多,有170多個化石遺跡,該點的大規模保育工作於16日正式完成。

蜥腳類恐龍模擬圖。(取自新浪微博@北京市陶然亭公園)
蜥腳類恐龍模擬圖。(取自新浪微博@北京市陶然亭公園)

工作人員身穿白袍,手戴手套,全身裝備宛如醫生,事實上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為延慶地質公園的足跡化石「治病」。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育與建設科長曾光格指出,工作人員得先要用酒精與水清洗化石與周邊岩石,過程中使用的毛刷得要軟硬適中,有時甚至用上牙刷。「下一步十分關鍵,就是要為化石『打針上藥』。」曾光格表示,工作人員首先得填補岩石裂痕,並根據大小進行不同處理,若是縫隙較大就填入水泥或沙子;細縫則用特殊膠水黏合。

「要保證試劑充分滲透進去,才能對岩石起到加固效果。」曾光格說,之後會以針筒注入特殊藥劑,保證岩石有充分吸收後,再以化學藥劑塗抹在恐龍化石與岩石表面。曾光格解釋,這些化學試劑是由希臘列斯伏斯世界地質公園的專家所帶來,除了具有黏合加固的作用,還能用來抵抗外界風化。

曾光格說,列斯伏斯世界地質公園和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相似,且當地博物館有豐富化石保育經驗,技術與藥劑與這次保育工作堪稱「不謀而合」。

(記者/賴志昶)